臨汾新聞網訊 近日,,走進曲沃縣史村鎮(zhèn)西常村村民常永生的大棚里,放眼望去,,一顆顆黃瓜秧順著吊繩向上爬,,空氣里彌漫著黃瓜特有的清香。對于61歲的常永生來說,,眼下正是大棚黃瓜上市的好時節(jié),,他和老伴忙著采摘成熟的黃瓜,只見他們麻利地摘下一根根滿身帶刺,、頭頂黃花的嫩黃瓜,,將它們整齊地碼放在筐里,等著客商的到來,,“我家的大棚占地有3畝多,,種的全是黃瓜,最近每天能采摘100公斤左右,,客商都是上門收購,,銷路還不錯?!?/p>
“這些黃瓜不光品種好,,我們澆水用的是滴灌,,施肥用的是農家肥,從不施化肥,,不打農藥,,是純正的綠色大棚黃瓜?!背S郎樖帜闷鹨桓S瓜說,,這樣種出來的黃瓜皮薄脆嫩、甜香濃郁,,上市后供不應求,,再加上是反季節(jié)蔬菜,自然比以往的黃瓜要貴一些,。
常永生樂呵呵地說:“自從黃瓜長成以后,,我和妻子每天早上9點以前,都會準時來到大棚,,上午把成熟的黃瓜采摘完、裝箱,,中午回家簡單吃點,,下午田間管理。雖然忙些,,但再累心里也高興!一個標準的黃瓜大棚要有保溫墻,、保溫棉等保溫設施,同時管理十分重要,,關鍵是控制好大棚的溫度和濕度,。”
以前,,常永生和多數(shù)農民一樣,,靠著種植傳統(tǒng)農作物養(yǎng)家糊口。2002年,,西常村為增加村民的收入,,發(fā)展大棚種植特色產業(yè),常永生是第一批參加的,?!皺C會是稍縱即逝的,就看咱們自己能不能夠抓得住了,,不能總是期望天上能夠掉餡餅,,但能接住餡餅的,永遠都是膽大心細的人,?!背S郎f,,以前專門去外地學習過黃瓜種植技術,在家也小規(guī)模地種植過,,于是在村里發(fā)展大棚種植的時候考慮到自己有技術經驗就承包了一個大棚進行種植,,開啟了他的綠色黃瓜種植“致富夢”。
“這種大棚雖然好,,但是投入成本也比較高,。當時建大棚的時候,成本就需要6萬多元,,還不連種植的費用,。”常永生說,,這也多虧了曲沃農商銀行西常支行的幫助,。當初,由于建棚需要的資金大,,出現(xiàn)了缺口,,在曲沃農商銀行信息聯(lián)絡員指導下,在西常支行申請了4萬元的貸款資金,,才能夠如期順利地建好大棚,。
“種植大棚一年能收入7萬余元,這是我家的收入主力!”常永生笑呵呵地說,,現(xiàn)在是第五代黃瓜,,都是嫁接的南瓜根系,生命力很旺盛,,從9月份種上,,一直能夠持續(xù)到來年的6月份左右。這一年多,,他除了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整理大棚,,其余時間全是管理黃瓜。
肯吃苦,,加上勤勞,,常永生的大棚發(fā)展得風生水起?!笆畮啄甑姆N植實踐,,讓我自己也總結出了一套種植經驗,那就是虛心學習,、更新觀念,、選育良種、科學管理,?!背S郎f,,這些年的種植,都是他和老伴兩個人經營,,從整地,、播種、育苗到肥水管理,、搭架引蔓,,都是他們老兩口親自操作,精心侍弄,。
記者 劉文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