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導讀:從吃不飽肚子的山村孩子,,到經(jīng)營多家店面的老板,,姚正勤無疑是一個“鳳凰男”,,出身貧寒,,歷經(jīng)磨難,吃苦耐勞,,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厚道誠信,,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品質,他的成功,,無疑是草根民眾的勵志榜樣,,必將帶給每個創(chuàng)業(yè)者一定的啟示。
年少輟學只為不餓肚子
剛剛年過不惑的姚正勤出生在吉縣文城鄉(xiāng)姚家畔村,,家中兄妹五人,,他是長子,少年姚正勤初三沒有上完就輟學了,,直接原因是——吃不飽,。即便不了解吉縣,臨汾人也都知道,,吉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黃土高原,山區(qū),、旱垣,、坡地,農(nóng)民們都是靠天吃飯,1988年又是一個大旱之年,,麥收時節(jié),,麥子長得沒有筷子高,根本沒有辦法捆綁,,姚正勤的父輩們只能用筐子將細細弱弱的麥子收起來,,自然,姚正勤兄妹幾人還得餓肚子,。早上窩頭,,中午豆面,吃得姚正勤幾乎聞到面味就想吐,。
作為長子,,當年僅14歲的姚正勤將弟弟妹妹們的吃飯、上學問題放在了自己的肩膀上,,與父母共同承擔起了這份重擔,,早早地放下書包,父母不希望我這么早輟學,,可我覺得上大學太遙遠了,每次開學家里都為我們一人5塊錢的學費發(fā)愁,,即便幾年后考上大學父母也不一定能供得起?”姚正勤堅持了自己的想法,。離開學校的第二天,他就跟著工程隊前往鄉(xiāng)寧縣光華鎮(zhèn)的一個磚場,,搬磚謀生,。“當時是手工磚,,比機制磚大,,大概一塊有四五斤重吧,我一次搬8塊,?!蹦菚r,他一天工作差不多12個小時,,累得吃完飯就睡覺,,可是,他心勁很大:當時一袋化肥9塊錢家里都買不起,,而我一個月掙了145元,,當時拿到錢時真是心花怒放,當我把自己第一個月的工資交給媽媽時,,她激動地哭了,。”
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吃飽肚子。為了這個最樸素的愿望,,姚正勤在磚場干了一年多,,在磚場他學會了很多活計,師傅們看他勤快,、聰明,、能吃苦,都有心把他留下來好好培養(yǎng),,讓他當大工,,可是,姚正勤沒有留下來,,他說:“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要另一種活法?!?/p>
年歲稍長,,姚正勤的眼界寬了,他知道了,,有一個地方叫臨汾,,它比吉縣大得多,比鄉(xiāng)寧也大得多,,姚正勤想到那里去尋找自己的未來,。
到臨汾后,經(jīng)老鄉(xiāng)介紹,,姚正勤到臨鋼洗煤廠打工,,在高爐下,一天也是工作12個小時,,一個人要用鐵锨裝滿十多車,,依然很勞累,是個純苦力工種,,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他又想,不能一直這樣簡單地苦下去,,他想學一門手藝,。
經(jīng)老鄉(xiāng)介紹,姚正勤來到迎春大酒店當學徒,,早上5:00起床學和面,,炸油條,中午開始洗菜,、洗碗,,有時要洗到天黑,,累得甚至沒有抬頭的時間,早上自打睜開眼睛就不能閑一下,,大概半年后,,師傅才讓我學刀工,炒菜,、做面,。”
姚正勤學得很用心,,兩年后,,他掌握了廚房的全套功夫,期間,,他叫來了自己的未婚妻吉縣姑娘郭水賢,,讓她直接進廚房學面食——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學會手藝自己開店,。
打工仔華麗變身老板
1993年,,姚正勤結婚了。
結婚,,是他與妻子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他們事業(yè)的起航。結婚后,,他倆都離開了飯店,,借了幾千元錢,在平陽廣場通運市場邊的夜市上擺個攤,,主營面食。當然,,誰都不會留意這個悄然增加的攤位,,可是,姚正勤夢想這一天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霸谝故衅鸩剑顿Y小,,成本低,,費用少,適合我們,?!?/p>
這種黑白顛倒的生活當然也是一份辛苦的工作,經(jīng)常要干到凌晨三四點,,甚至五六點,?!爱敃r,一晚上能賣一二百元,,純利潤在30%左右,,已經(jīng)算是高收入了?!?/p>
雖然日子好過了很多,,可是,第二年,,隨著孩子的出生,,他們的生活還是很緊張,然而,,一年多的創(chuàng)業(yè)生涯,,一個夜市攤已經(jīng)不足以承載姚正勤的雄心,他要升級,,鳥槍換炮,,他要開門面了。1997年春,,他借了兩萬多元,,租了一家20多平方米的門面房,就在蒲劇院大門旁邊,,取名為518快餐店:“飯店定位就是市民餐廳,,百姓價位,量要足,,味要好,。”
小店效益不錯,,天天顧客盈門,。之后,他與一位親戚共同盤下了飯店隔壁的歌廳,,經(jīng)營面積大了許多,。可是,,由于經(jīng)營理念不同,,雙方合作并不順利,姚正勤放手了,。
小姚打出自己的招牌
1999年中秋節(jié)后,,一家飯店因為老板家中突然有事而中斷經(jīng)營,貼出了轉讓告示,,小姚二話沒說,,立即撥通了對方的號碼,。老板認得小姚,知道他是真正想做事的人,,便低價轉讓給了他,。由于這家店只開了一個月,什么都不用動,,姚正勤只是將原來“餃子館”的招牌換成了“小姚面館”的招牌,,接手的第二天便正式營業(yè),附近的人都認得他,,生意很快就火了起來,,如此,越來越多的臨汾人知道了“小姚面館”這家店,。
可是,,好景不長,這排房子即將拆遷,,姚正勤還得找地方,,再次裝修,將僅有的積蓄又填了進去,,小姚還得借錢,。
直到2003年非典過后,情況才有好轉,,姚正勤基本停止了借錢經(jīng)營的階段,,開始有積蓄了。
在經(jīng)營的過程中,,姚正勤逐漸樹立了品牌意識,,他意識到,很多顧客都是沖著“小姚面館”這幾個字來的,,自己要珍視顧客的這份信任,。期間,有幾家飯店想掏錢購買“小姚面館”這個招牌的使用權,,做成連鎖加盟的形式,可是,,他都婉言謝絕:“每家店都有自己的味道和經(jīng)營方式,,這些店和我并沒有在一起合作過,各自的味道都不同,,如果和我們不能很好的融合,,給顧客提供不了滿意的口感,只會壞了我們的名氣,,我寧愿不收這個錢,?!?/p>
2006年,姚正勤在平陽北街又開了一家小姚面館,,上下三層300多平方米,。大店開業(yè),小店的生意顧不上了,,小姚便將店轉給了大舅哥:“他和我一起做過,,他用這個牌子我信得過的?!?/p>
2009年,,河汾路面館開業(yè),2012年,,水廠面館開業(yè);2013年,,姚正勤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品布衣招商的廣告,覺得煎烤蒸涮一體的形式很新鮮,,便前往考察并加盟,。但實際經(jīng)營中,卻發(fā)現(xiàn)這種設計不太合理,,便對其鍋具進行了改造,,由大鍋改為一人一鍋,由電烤改為炭烤,,又將二樓的宴會廳改為自助廳,,一品布衣涮鍋店開業(yè);2014年,五一路面館開業(yè),,他又將平陽北街自助涮烤店的一樓改為寧夏灘羊肉館及臨汾土特產(chǎn)店……隨著規(guī)模的發(fā)展壯大,,姚正勤越來越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先后注冊了“正勤小姚”商標及小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天道酬勤,。盡管在臨汾餐館業(yè)聲名日隆,可是,,姚正勤依然沒有停下發(fā)展壯大的步伐,,下一步,他計劃再開一家旗艦店,,統(tǒng)一門頭,,統(tǒng)一標志、統(tǒng)一裝飾,、統(tǒng)一規(guī)范,、統(tǒng)一菜品、統(tǒng)一價格,、明檔操作——姚正勤珍視自己創(chuàng)立的品牌,,就像鳥兒珍視自己的羽毛,。那時,小姚餐飲”的牌子必將在平陽大地更為出名,。
記者 韓曉芳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