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河在給觀展者講評書法。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5月14日,,在山西書法美術(shù)藝術(shù)的最高殿堂——山西美術(shù)館,,墨潤春禾——張昌河書法藝術(shù)展拉開帷幕。此次書畫展由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市書法協(xié)會主辦,,山西師范大學書法協(xié)會、臨汾楓葉飛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臨汾錦悅城丁陶文化傳媒公司承辦,,展出了張昌河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百余幅書法佳作。山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石躍峰,、著名書法家田樹萇等與省城百余名書法愛好者出席了開幕式,。
現(xiàn)年78歲的張昌河1940年生于襄汾,1964年在山西大學教育系畢業(yè)留校任教,,上世紀八十年代任山西師大德育教研室主任,,曾主編參編了《大學生思想修養(yǎng)》等五部山西高校德育教材,撰寫論文20余篇,。90年代,,他組建師大三筆字教研部并任主任,編著高師學生三筆字技能訓練用書《三筆字教程》,,榮獲山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他先后設(shè)計監(jiān)制《中國書法史》藝術(shù)長廊,編印中國書法史概覽,,曾榮獲山西省教育工會“育人杯”先進個人,,“重教功臣”等榮譽稱號,是享受國務(wù)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當日,,盡管有綿綿不絕的小雨湊熱鬧,,但前來觀展的群眾還是絡(luò)繹不絕。在一層展廳一隅,,張昌河為這次展覽“量身打造”的18米寬,、36條屏、252字的《春江花月夜》煞是引人注目,,其富有傳統(tǒng)功力,、雄強渾厚、蒼勁奔放的書風使省城書法愛好者折服,。來自省書法家協(xié)會的侯桃紅女士感慨地說:“我學習書法十幾年了,,張教授的書法作品路子很正,對于我們年輕人起到了很好的引領(lǐng)作用,。他的小楷充滿了書卷氣,,榜書很大氣,體現(xiàn)的是一種博大的胸懷,。就說這幅最出彩的《春江花月夜》吧,,誰能看出這樣氣勢磅礴的字體是出自一個體重不足50公斤的78歲的老人之手呢?”在二層展廳,來自省城桃園4巷的劉增義先生手執(zhí)紙筆在一幅幅小楷扇面前認真地抄寫著禪語:人如果不能知足就永遠都在煩惱中,,生命里最難能可貴的就是生活的平常,。戴著老花鏡的劉先生一邊抄一邊說:“多么老辣的書法,多么養(yǎng)心的禪語,,這次前來觀展可謂收獲滿滿,,張昌河教授展示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書法作品,更是他的人格魅力,?!敝麜姨飿淙O先生在觀展后感慨萬千:“沉穩(wěn)中不失靈動,飄逸中隱含清秀,。這是一次遲到的省展……”
在書展上,,張昌河的學生團隊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張忠民、薛珠峰,、上官建紅,、梁俏燕等這些在當今書壇都頗具實力的新秀,都是先生當年的學生,,也是張昌河培養(yǎng)出來的首批“小先生”,。說起這些“小先生”來,還有一個故事,。上世紀90年代,,國家要求師范院校成立三筆字教研部,張昌河挑起了這個重擔,。在沒范本,、沒教材,、沒老師的情況下,他采用了“官帶兵,,兵帶兵”的學習方法,,先在學生中篩選書法功底比較好的人,對他們進行專門的書法和教學方法培訓,,合格后,,讓這批學生走上講臺,擔任書法老師一角,。而聽課的學生也很喜歡這種方式,,并親切地稱呼這些教課的同學為“小先生”。10余年間,,張昌河這位“老先生”帶出了200余名“小先生”。如今,,當年的“小先生”有的成了書法家,,有的開辦了書法學校,有的當了老師,,都為傳承和弘揚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孜孜不倦地努力著,。
擔任這次書展開幕式主持人的張忠民就是他的學生。為了給老師在省城的書展助力,,當年的學生紛紛從全國各地趕赴太原,。梁俏燕是5月14日一大早從汾陽風塵仆仆地趕來的,張昌河見到學生問的第一句話就是:“現(xiàn)在還暈車嗎?”濃濃的師生情誼感人至深,。在張昌河的巨幅書作《春江花月夜》前,,學生們簇擁著78歲的老先生合影留念,觀展的書法愛好者紛紛投去羨慕的目光,。
為期一周的書法展吸引著省城書法愛好者一撥撥紛至沓來,,從拄著拐杖的86歲耄耋老人,到剛剛換牙的7歲兒童,,都在展廳內(nèi)的作品前饒有興致地欣賞著,、品評著。來自省冶金廳的王林平先生說:“我以前在臨鋼工作,,臨汾也算是我的家鄉(xiāng),,現(xiàn)在能在省城的最高藝術(shù)殿堂里看到家鄉(xiāng)人的書法作品得到這么高的評價,真的是很自豪,?!?/p>
在書法和育人的途中,張昌河收獲的果實可謂滿滿當當,,但他仍以只爭朝夕的精神耕耘著,,不斷攀登著藝術(shù)和人生的更高峰,。在展廳接受山西書法頻道記者采訪時,78歲的張昌河謙虛地說:“這次書展其實是學生們促成的,,希望通過書展推動和促進全社會尤其是青少年學習書法,,為傳承和弘揚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p>
記者 劉晚 鄭遠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