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23歲的田飛升踏上安澤中學的三尺講臺,,成為學生們的田老師;19年后的今天,,42歲的他忙碌于唐城中學,,稱謂也變成了田校長,。
19年來,,他將愛心與熱情奉獻給了學生,,奉獻給了農(nóng)村教育,?!跋冗M教育工作者”“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2010—2011年度臨汾市文明和諧創(chuàng)建先進工作者”“臨汾市‘十一五’中小學教師培訓優(yōu)秀學員”“三晉名校長”……這些榮譽,,見證了他“一生執(zhí)著為學生”的承諾,也浸透著多年來揮灑的汗水,。
地處安澤縣唐城鎮(zhèn)的唐城中學,,在田飛升的帶領下,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廣泛贊譽,?;叵雱偟竭@里時的情景,他記憶猶新:教師辦公室里,,教師們埋頭備課的認真態(tài)度讓他心動,,但靜寂的辦公氣氛讓他心急;教室里,盡管教師講得“風生水起”,,但有些學生“昏昏欲睡”,,學生的低迷狀態(tài)令他心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田飛升決定,,必須從課堂教學入手。學校要更好地發(fā)展,,達到更高的層次,,必須大膽創(chuàng)新,走出一條新路,,打造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真正實現(xiàn)學??缭绞桨l(fā)展,。
經(jīng)過半年的調(diào)查與實踐,他挖出了問題,,找準了癥結(jié),,管理思想由此開始,。2010年12月26日至27日,他帶領全校教師遠赴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杜郎口中學考察學習,,力圖通過“走出去”的方法,,讓教師廣開眼界,求取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真經(jīng)”,。安澤縣教育史上首次的“杜郎口”之行,,真正讓教師開闊了眼界,接受了思想的洗禮,,真正領略了杜郎口中學的教學魅力,,全體教師的思想上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這次更是堅定了他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信念,。
考察回來后,,田飛升組織教師召開交流討論會,《唐城中學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應運而生,,并于2011年2月開學時開始施行,,唐城中學從此進入了全新的課堂教學。
講臺,、講桌撤掉,,學生實行“餐桌式”座次,學生討論變多了,,開放的課堂變得有聲有色,,“比學趕超”的氛圍逐漸形成;教師的辦公活躍了,研究力度隨之加大,。有了這些變化,,他就要求教師以構(gòu)筑理想課堂為目標,與教師不斷探索討論實踐,,形成具有唐城中學特色的教學模式,,全面啟動課堂教學改革,開辟了安澤課堂新天地,。
“當學生待見的老師,,辦學生向往的學校”是田飛升的辦學宗旨,。在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的同時,,他自身不斷學習,時刻用先進理念指引課堂,。2012年3月,,他邀請省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崇善,深入課堂,,與教師一起交流,、探討解決課改中的問題,。2012年4月26日,又帶領教師第二次赴杜郎口中學參觀學習,,采取有針對性的全程跟蹤聽課,使教師進一步開拓了思路,,在課堂的總體節(jié)奏把握和細節(jié)打造上都有了長足進步,,全面推進唐城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縮小與名校的差距,。與此同時,,他大力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實現(xiàn)了“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的課改目標,提升了教育教學質(zhì)量,,目睹了教師由“苦教”到“引導”的轉(zhuǎn)變,,和學生由“苦學”到“樂學”的轉(zhuǎn)變。
不僅如此,,田飛升還根據(jù)學校實情,,結(jié)合德育教育的需要,開展了校園藝術(shù)節(jié),、國旗下講話,、“寫規(guī)范字、誦讀經(jīng)典《弟子規(guī)》,、做文明人,、說普通話”、“圖書進班級,、每日一讀”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既達到了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目的,又加強了書香校園建設,,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
數(shù)載歷練苦苦耕耘,換來瓊花滿樹馨香,。如今的唐城中學,,不僅受到了上級領導和本地群眾的一致好評,先后被臨汾市綜治辦,、臨汾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平安校園創(chuàng)建先進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學?!钡葮s譽,而且成為安澤縣兄弟中小學校的參觀學習對象,。
面對榮譽,,田飛升一笑帶過,。“‘為學生的成長奠基,、為學生的發(fā)展負責’是我終生不變的承諾,。”說這句話時,,他的語氣格外堅定,。(記者 卞志強 實習生 劉靜)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