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真是一個大學校,,教我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把我一個什么也不懂的農村孩子,培養(yǎng)成為國家干部……”今年已經(jīng)80歲的胡效卿老人拿出3張老照片,,提起8年的軍旅生涯,,依舊激動不已。
胡效卿出生在運城市稷山縣下周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日本鬼子侵占稷山縣城后,,他被日偽軍強行征去挖戰(zhàn)壕、站崗放哨,。一次,,他因睡覺耽誤了站崗時間,被日偽軍反臂捆綁吊在炮樓上,,用皮帶,、槍托連抽帶打了一兩個小時,并被罰多做半個月的苦工,。還有一次,,他給日本鬼子修炮樓時,因干活稍慢了點兒,,便被鬼子用一瓢滾沸的開水從脊背上澆下,,背部立刻燙起了一串串水泡……1947年,新絳,、稷山,、河津等地相繼解放,17歲的胡效卿在堂兄的幫助下,,參加了晉綏呂梁十分區(qū)宣傳隊,。
“那時,,什么手續(xù)都不要,我們稷山高校一同上學的四五個人經(jīng)家長同意后,,便參加了革命,。”部隊領導把他們帶到新絳縣城,,開始訓練,。胡效卿由于為人忠厚、做事積極,,再者家庭成份好,,便被指定為服裝組副組組。他們的任務就是每次演出前,,負責在老百姓家中借演出服裝,,大人的、小孩的,、老漢的,、婦女的,根據(jù)劇情的需要演出前借全,,演完后再負責歸還給老鄉(xiāng),,若有損壞照價賠償。
1948年,,胡效卿所在的宣傳隊隨軍分區(qū)58團,、59團團加解放臨汾的戰(zhàn)役,就住在河西帽兒劉村一帶,,給部隊 官兵和鄰村群眾表演節(jié)目,、宣傳黨的政策,。5月17日臨汾城解放,。第二天,宣傳隊從西關進城,,參觀了被解放軍保護起來的面粉廠,、水廠等企業(yè),為了記錄這一歷史時刻,,胡效卿專門約一位當排長的老鄉(xiāng)去一家照相館合影,,以留作紀念。
隨后,,宣傳隊奉命前往鄉(xiāng)寧縣搞宣傳,。
眾人到達縣城的第一個晚上,閻匪散兵就把鄉(xiāng)寧縣公安局包圍了,,槍戰(zhàn)打得很激烈,。因宣傳隊是新組建的,,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很多年輕人嚇得不敢說話,,有的連鞋襪,、褲子都穿不上,天黑也不敢點油燈,,多虧宣傳隊長王崇吉是個老革命,,他叫大家不要到處亂跑,就地坐等到天亮,。第二天,,大家才知道閻匪散兵打死了我方公安局的一位局長。
在給這位局長舉行了簡單的追悼會后,,我軍立即組織隊伍上山圍剿,,沒幾天鄉(xiāng)寧縣就安定了下來。
至今,,胡效卿老人還珍藏著一張給首長當警衛(wèi)的照片,。1953年7月,他被抽調到運城獨立營機炮連當指導員,。那時中央為充實軍委機關,,在各大軍區(qū)部隊抽調一批年輕干部部軍委工作,胡效卿因政治,、思想過硬被抽到軍委總后勤部工作,,幾個月后又被分配到華北軍區(qū)警衛(wèi)團六連當指導員,負責華北軍區(qū)和華北行政委員會外圍警衛(wèi)工作,。當時,,華北軍區(qū)司令員是聶榮臻,華北行政委員會主席是劉瀾濤,。因為是解放初期,,北京市的社會秩序還比較混亂,國民黨暗藏特務活動猖狂,,街頭擺小攤的,、蹬三輪的、相面算卦的,,許多是頑偽人員妝扮的,。每到深夜,這些壞分子不斷向外圍崗哨扔磚頭,、打砸搶,,有時還會公然搶搶執(zhí)勤戰(zhàn)士的槍支。一年多艱苦的警衛(wèi)工作,,終使胡效卿積勞成疾,,身患胸膜炎住院治療,。1954年病愈出院后,他轉業(yè)到地方工作,。1985年退居二線,1991年光榮離休,。
來源:臨汾日晚報版
【責任編輯: 衛(wèi)淇】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