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下午,,一架發(fā)自省城太原的客機在空中飛行了3個半小時后緩緩降落在新疆昌吉機場。從走下機艙的那一刻起,,臨汾三中英語高級教師尉書亮在新疆邊陲小城阜康一年半的支教工作正式拉開了序幕,。
第一次出這么遠的門,第一次離家這么長時間,,頭一次拜訪這個素昧平生的地方……長途飛行之后本應舟車勞頓的尉書亮此時此刻卻心潮澎湃倦意全消,,懷揣著一種莫名涌上心頭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他下定決心要在這里釋放出自己的全部能量,。時光飛逝如電,,身在他鄉(xiāng)的尉書亮現(xiàn)已在阜康度過了180多個日日夜夜。這半年多來,,他的支教工作進展還順利嗎,?千里之外的他是否已經(jīng)很好地融入到當?shù)氐娘L土人情之中?帶著一個個問號,,近日,,記者電話連線采訪了遠在大西北的尉書亮。
“半年的援疆工作極大地豐富了我的人生,,這是一種難得的閱歷和莫大的榮光,。”電話那頭,,回憶起此次援疆支教的點點滴滴,,尉書亮自感收獲頗豐,“家里人一開始對我的選擇很不理解,,說我放著手頭的工作不干,,人生地不熟跑那么大老遠,究竟圖什么,?后經(jīng)我三番五次推心置腹地跟他們解釋,,全家人的心結(jié)才慢慢地解開了。為了讓我心無旁騖地投身到援疆工作中,,妻子二話不說,,一人承擔起了全部家庭責任和照顧老人的重擔,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家人對我工作的大力支持,。”
阜康一中是阜康市唯一一所中學,,也是尉書亮此次援疆支教的對口學校,。到校后,他被任命為阜康一中教研室副主任一職。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初來乍到的尉書亮首先得適應這里迥然不同的溫差時差,、飲食文化及語言環(huán)境的變化?!爱?shù)厝讼矚g牛羊肉和辣椒,,都是八成熟,內(nèi)地人根本吃不消,;不管什么菜都得放辣椒,,飯菜味道與山西大相徑庭。到了這里半年多了,,還沒有吃過一頓可口的飯菜,;這里早晚溫差很大,冬季室內(nèi)溫度可達20—30度,,但室外只有零下30—38度,,內(nèi)外相差40—50度,一內(nèi)一外變化真大呀,,身體難以承受,;夏天晝夜溫差都在15—20度左右,最高氣溫能到40來度,。民謠說得好:‘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另外這里與內(nèi)地有兩個小時的時差,,需要好一段時間才能調(diào)整過來,。”電話中,,尉書亮向記者講述著阜康地區(qū)那番不啻于異域的別樣風情,,“一開始最頭疼的是要同維族、回族,、哈族等各少數(shù)民族的人交流,,雖然他們盡量跟我說漢語,可就是聽不大懂,,不過還好有民語老師的幫助,,時間一長,我也就慢慢摸索出他們的發(fā)音規(guī)律了,?!?br /> 新官上任三把火?!奥男隆焙蟮奈緯撂撔南蚋房狄恢杏薪?jīng)驗的老教師學習,積極組織教師培訓、學情調(diào)研,、課題申報,。深入了解學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理念和總體設想,,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他參與了2011年教研室工作計劃的制訂,決心推動課程改革工作,,貫徹“生本教育”理念,,構(gòu)建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建立健全教師培訓和校本研修制度,,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作用,,積極培訓青年優(yōu)秀教師,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zhì)量,。
開學初,,尉書亮組織召開了年級組長和備課組長會議,要求每個學科組制訂可行的教研計劃,。他要求教師們踴躍參加上級教育部門組織的各種比賽,,為學校推出一批專業(yè)技術(shù)過硬、勇立潮頭的學科帶頭人,。尉書亮還一再向有教改管理經(jīng)驗的人學習,,并在全校范圍內(nèi)開展了教師互相聽課、評課活動,。
尉書亮還特邀教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來校講學指導,,分析高考形勢,使代課老師懂得了不少備考技巧,,清楚了課標落實的不足之處,,并制定了進一步的補救措施,這一舉措充分調(diào)動了老師的積極性,,大幅提升了高三年級備考的效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山西援疆干部為阜康市第一中學發(fā)展寫出了有建設性意見的報告,,贏得了學校領導的一致好評并予以公開表揚,,該報告最終遞交給山西援疆辦和阜康市教育局給予落實。
盡管來阜康時間不長,,尉書亮已經(jīng)深深愛上了這片圣潔的土地,。這里有雪山、天池風景區(qū),、森林,、大沙漠,,有煤田、石油基地,、晉商園區(qū),、化工園區(qū)等,城市建設蓬勃發(fā)展,?!芭踔活w赤子之心而來,拋家舍子投身西部大開發(fā)的我們來到新疆支教,,既是援助又是學習,,因而更要抓住機會,定準位置,,明確使命,,做好工作,多參加自治區(qū)及州里的教育教學活動,,不斷探究學情,,投入到西部開發(fā)的洪流中,能成為山西首批援疆人員,,我感到很欣慰,,是我一生的榮幸!我要更加努力地拼搏,,建設美好邊塞家園,,唱響民族團結(jié)的主旋律,譜寫和諧社會的新篇章,?!辈稍L終了,尉書亮依然難抑心中激動,。不難聽出,,這一年的援疆支教經(jīng)歷,必將成為他畢生的財富和永恒的回憶,。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