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憧憬中走進省師范
1906年,,韋思恭出生于霍縣(今霍州市)趙家莊村,,他的父親和兄長均為從事商業(yè)的雇員。自小家境清貧,,然而清貧的生活卻沒有影響到他的學習,,因為韋思恭自幼聰明好學,所以家人對他寄予厚望,。
1921年的秋天,,年僅15歲的韋思恭不負眾望考入了當時的省立國民師范學校。就在韋思恭收拾行囊,,滿是憧憬卻又對未來充滿疑惑的時候,,他不知道就在這一年的幾個月前,一個即將改變中國命運的組織剛剛剛成立他更不會想到,,自己將會受到這個組織的影響,,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
在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讀書期間,,韋思恭對一切充滿好奇,,也對一切充滿渴望,他想在這個動亂的社會中做些有價值的事情,,更想為家鄉(xiāng)做些貢獻來報答養(yǎng)育自己的父母和鄉(xiāng)親,。
在號召中籌備團支部
1924年的春天,一次偶然的機遇,,韋思恭的同學向他介紹了一些進步刊物,。當韋思恭帶著新鮮的感覺去翻閱時,刊物中的文章深深深吸了他,,也讓他通過這些刊物第一次對當前動亂的社會進行了認真地思考,。不得不說,這些進步刊物對韋思恭的影響和觸動是很大的,,尤其是在他發(fā)現(xiàn)并非只是自己一個人在讀這些進步刊物,,他的很多同學也在讀時,便積極地參與到同學之中,,就刊物中的進步思想與大家進行交流與探討,。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韋思恭的思想覺悟日益提高,。這一年的秋天,,韋思恭在同學的介紹下,加入了當時的青年團組織(后改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并在當時的省團委書記彭真的指導下,,與其他幾位學生骨干成立了國師團支部,,繼而在校園內傳播馬列主義,成為了整個學校的“風云人物”,。
1924年的冬天,,韋思恭寒假期間回到霍州老家,機緣巧合,,,,聞知當時的霍州第一高小學校在幾位進步教師的教育和指導下,,帶領學生閱讀進步刊物,,并組織進步學生創(chuàng)辦《一高旬刊》等宣傳進步思想的雜志。在《一高旬刊》的宣傳下,,該校的很多學生思想覺悟日益提高,,積極要求參加革命組織。
韋思恭在得知這個消息后,,心里非常高興,,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帶領大家成立一個團支部,,繼而將馬列主義發(fā)揚光大,。
在打定主意后,韋思恭來到霍州一高學校,,與這里的進步學生骨干進行了一次長談,。在談談中,他向大家介紹了當前的形式,,并解答了學生們的一些疑惑,。在他的指導和組織下,該校也是當時霍州的第一個團支部成立了,。
霍州一高學校團支部的成立,,讓當時的霍州成為全省最早有黨團組織的縣城之一,這也對韋思恭在后來組織并建立該縣的第一個黨組織培養(yǎng)了力量,,打好了基礎,。1925年回到學校后,韋思恭正式轉正為共產黨員,,被指派為國民師范學校團支部的書記,。在正式成為共產黨員后,韋思恭積極奔走在我省的各個地區(qū),,組織并參與了一系列黨務工作,,也是在他的介紹下,當時同在國民師范學校念書的薄一波被接收為團員,,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危險中巧設黨支部
1926年的夏天,,正式畢業(yè)后的韋思恭受到了當時中共太原省委書記崔鋤人的賞識。因為思想覺悟高,,年輕,、膽大,且有一定的組織能力,,韋思恭被指派為當時的霍州黨委會書記,,趕赴霍州成立黨組織。
能夠回到家鄉(xiāng)組織開展黨的工作,,這讓韋思恭非常高興,,在臨行前,他不斷鼓勵自己,,一定要把這項工作做好,。在回到霍州后,韋思恭首先前往當初由自己一手組織并創(chuàng)辦起來的霍州一高學校團支部,。在得知韋思恭離開后,,該校團支部仍積極開展 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隨即將團支部中年齡較大,、思想比較進步的團員發(fā)展為黨員,這些黨員也都在日后成為了霍州黨組織的骨干力量,。
就在韋思恭做出發(fā)展黨團組織的計劃后,,突然遭到了反動政府的取締,“白色恐怖”襲來,,他的工作成為了一種危險,。然而韋思恭并沒有被眼前的危險嚇到,早已下定決心為黨,、為人民,、為家鄉(xiāng)奉獻一切的他暗自發(fā)誓,一定要與反動政府斗爭到底,。同年8月,,韋思恭依托自己另一個國民黨省黨部候補委員的身份,巧妙借組建霍州國民黨縣黨部的機會,,冒著危險秘密將一些進步青年轉為共產黨員,,在霍州的圣廟西院(現(xiàn)已被拆掉,即現(xiàn)在的霍州市唐榮市場附近)建立了霍州黨支部干事會,,并任黨支部書記,。
1926年6月—— —8月月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月,但通過韋思恭地不懈努力,,霍州的第一個黨組織終于成立了,,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勢,,為日后的發(fā)展指引了前進的方向,韋思恭的名字和他的功績也被霍州人民永遠銘記,。
在輾轉中組織地下黨
歷史的年輪指向1928年年春天,,此時的山西各縣都在“白色恐怖”之中,受到全省通緝的韋思恭被指派到河南楊虎城部的馮欽哉師部搞地下工作,。當時,,馮部的副官張喚民系共產黨員,很有才干,,也很受馮欽哉的信任,,后來還被委任為該師師師部務連的連長。而恰好在楊虎城的軍部中,,政治員董覺生知道上海中央黨組織的通訊處,,在與中央黨組織進行聯(lián)絡后,,中央黨組織指派張喚民為書記,,董覺生負責宣傳,韋思恭負責組織在楊虎城的部隊中秘密成立地下黨組織,。
1930年夏天,,韋思恭所在的楊虎城部隊的地下黨組織籌備武裝起義。一聲號召,,張喚民的特務連和馮欽哉師部的手槍營宣布起義,,向河南南部大別山進軍,準備與當時的四方面軍會和,,卻在中途被馮欽哉師部圍剿,,彈盡糧絕,,全軍覆沒,張喚民也英勇犧牲。在這場戰(zhàn)斗之后,,韋思恭四處流離,一時與黨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由于自身多年操勞而不幸染疾,,隨著病情的加重,他只得隱姓埋名在陜西一農村里養(yǎng)病,。
1939年,,韋思恭四處輾轉,在陜西洋縣休養(yǎng)治療,,在此期間,,他依然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和職責,。他在當?shù)胤e極宣傳黨的宗旨,,并擔任了陜西洋縣望江鄉(xiāng)中心學校的校長,,就自己在師范學校的專業(yè)知識,為該校的教育事業(yè)做出了貢獻,。
全國解放以后,,韋思恭繼續(xù)留在了陜西省,并一直從事教育工作,,直直1966年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于當年3月提前退休。
1983年,,根據現(xiàn)行政策,,他被轉為離休干部??v觀韋思恭的一生,,他始終為黨的事業(yè)奔走拼搏,雖然輾轉至陜西參加革命,,但他一直沒有忘記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直到1990年病逝。韋思恭一直關注著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而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也從沒有忘記過他這個曾帶給大家希望的人,,他的革命功績被載入霍州市的黨史,成為永遠不可磨滅的歷史,。
【責任編輯: 衛(wèi)淇】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