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劉村,是堯都區(qū)的一個小村莊,,但它的故事卻源遠流長,尤其是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那一句“到劉村去”的口號,曾吸引著無數的愛國青年,,走進這里,,駐守在這里,成長在這里,,爾后從這里走向抗日前線,。今年5月,,堯都區(qū)劉村鎮(zhèn)老干部辦的趙剛進行了走訪和調研,,通過搜集到的信息,編寫了《“十首小歌謠”——回顧追憶緬懷贊頌劉村》和《抗戰(zhàn)初期的小延安——劉村》兩部作品,,以示紀念,。
“抗戰(zhàn)時期,八路軍在我們劉村樹起了‘學兵隊’的大旗,,面向全國招募‘有志抗日救國,、抱有犧牲決心之青年’,一時之間,,各種傳單傳遍臨汾城內,,各種消息傳遍了整個山西,大半個中國,?!壁w剛說,根據他搜集到的信息顯示,,到劉村去”在當時成為了一個口號,,不久后,山西、陜西和鄭州,、徐州,、漢口、平津,、上海的青年,,乃至南洋華僑都源源不斷地涌進了劉村。
根據1937年在劉村參加革命的李林編寫的《我為抗日扛機槍》一文所述: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在村北頭,,村南頭就是八路軍學兵隊的駐地,,自從共產黨八路軍來到后,這里簡直成了山西的‘小延安’,?!薄爱敃r的劉村匯集了全國各地的有志青年,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夢想來到這里,?!壁w剛說,根據村里的老人回憶,,當時劉村熱鬧非凡,,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每日除了學習,,就是坐在一起唱革命歌曲,,后來那首膾灸人口的《游擊隊之歌》就是在這里創(chuàng)作的。
“八路軍學兵隊,,是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形勢下,,急需擴大黨的武裝力量的產物,是一所‘抗大’式的培養(yǎng)黨的武裝斗爭骨干的新型學校,?!壁w剛告訴記者,它的名字還是當時在山西組織華北抗戰(zhàn)的周恩來提議的,,意思是學習當一名抗日的八路軍士兵,。根據《崢嶸歲月烈士千秋歲月》一文顯示,該文作者王曉峰來自寧波,,是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熱血青年”,,抱著“抗日革命的決心”,他于1938年11月輾轉到山西臨汾劉村鎮(zhèn),,并正式參加了八路軍學兵隊,。
“可以看得出,當時咱們劉村的八路軍學兵隊是十分有名的,,產生的影響是全國范圍的,,劉村這個只有幾百戶人家的小村子成為了當時的‘紅色明星村’,,儼然成了山西的‘小延安’?!壁w鋼說,,參加八路軍學兵隊的戰(zhàn)士們,很多都是知識青年,,他們來到劉村,,感慨感悟,寫了很多文章,,這些都變成了最寶貴的資料,。
“根據記載,1938年2月底,,學兵隊在劉村北臥火神廟舉辦畢業(yè)典禮,,參加了三個月學習的學兵隊隊員站在一起,接受黨和群眾的檢驗,?!壁w剛說,陳克寒《八路軍學兵隊》一文中描述,,當時楊尚昆進行了訓話,,指出“我們今天沒有畢業(yè),我們今天只是小畢業(yè),,打退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得到解放,我們才算是畢業(yè)了,,到那時候,,我們再舉行大畢業(yè)典禮?!备鶕妨嫌涊d,,學兵隊為抗日戰(zhàn)爭培養(yǎng)的幾百名青年干部,,經過長期鍛煉,,逐步成長、成熟起來,,擔任了軍隊,、地方的一些重要職務?!叭缃?,我將整理出來的這些資料貢獻出來,希望可以讓更多的人通過當年學兵隊學員們所寫文章資料來感受一下當時的抗戰(zhàn)氛圍,,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趙剛說,。
記者 盧凱 楊全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