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曲沃縣電力志》上有一段關于曲沃縣下裴莊人民對電力首次探索的記載,,引起了筆者極大的興趣,。日前,,筆者驅車前往,,試著找尋曲沃人探索電力的歷史,。
老水車發(fā)電
下裴莊村民常志德是一位79歲的老人,據老人回憶:新中國成立前,,下裴莊村里有一臺老水車磨面機。這里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景明山上的泉水涌出后順流而下,,流到下裴莊時水量充足,水勢較大,,能夠用水車驅動石磨供百姓們磨面,。
五十年代中期,下裴莊公社從太原市帶回一臺小型水電機,,建于老水車旁,,與磨面機分置于水渠兩側,利用水勢進行發(fā)電,,成功驅動一盞電燈泡工作,。
后來,由于水勢不足,,發(fā)電量有限且電壓不足,,小型水電站的建設就此擱淺,老水車磨面機,、水電機也在八十年代鄉(xiāng)村發(fā)展建設中拆棄,,但從老人的只言片語中,能真切地感受到當時人民對電力的渴望,。
交里橋饸饹面
離老水車磨面機不到500米的地方,,就是曲沃縣著名的交里橋。曲沃縣的饸饹面就是從這里興起的,。
五十年代初期,,曲沃縣還沒有電力工業(yè),照明用的是煤油燈,,磨面用的是石磨,,人們對電的認識幾乎為零。
常志德說,,“原來饸饹面用的面粉就是用老水車磨面機磨的,,先把面磨好,再和面做成面條,。因為制作過程慢,,每天的供應量很少,有時人們排了很長時間隊,,面卻賣完了,?!?/p>
1959年3月26日,山西省電力工業(yè)廳在喬村投資興建曲沃火電廠(即原侯馬火電廠),,裝機容量1500千瓦,,同時架設10千伏侯馬——曲沃線。同年澮河水電站建成投產,,架設了10千伏線路,。從此開始了全縣的輸電線路和配電網絡建設。
以后的10年間,,電網建設迅速發(fā)展,。六十年代中期,曲沃縣用上了電網以后逐漸有了電動設備,,帶動磨面,、澆地、加工工業(yè),。1975年,,隨著吉莊通電,全縣農村通電率達到100%,,很多地方都有了電動機械磨面機,,大大提高了面粉生產效率。
從老水車到面粉廠
交里橋饸饹面創(chuàng)始人李志明說:“七十年代村里通電后,,饸饹面在這很受歡迎,,生意非常好,經常供不應求,?!?/p>
從老水車磨面機到后來的柴油機磨面機,再到早期的單臺電動磨面機,,碾壓速度雖然大大提升,,但循環(huán)、篩糠還主要依靠人力,,總體效率不高,。
改革開放以后,城鄉(xiāng)經濟快速發(fā)展,,全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個體私營企業(yè)也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起來,用電量日益增長,。2018年,,全縣售電量為4.4億千瓦時,為1974年曲沃縣電業(yè)局成立時的44倍,。
九十年代,,在距離原來老水車不遠的地方,,建立了一個小型面粉廠,6臺磨面機同時工作,,電動循環(huán)磨面,、篩糠,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每天面粉產量達到三千公斤,。
李志明說:“現在面粉、面條想要多少有多少,,從磨面到加工面條,都是電動,,方便得很!”
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縣的電力事業(yè)飛速發(fā)展,輸配電線路不斷變更,、延伸,、新架,至2018年底,,全縣共建成35千伏輸電線路9條,,全長80余公里,10千伏配電線路47條,,全長870余公里,,低壓線路400余公里。輸配電線路四通八達,,把強大的電力能源送到千家萬戶,。
如今,面粉早已規(guī)?;a,,下裴莊的老水車也已不見蹤影,但饸饹面館的吃客依然絡繹不絕,。下裴莊饸饹面的發(fā)展是電力服務人民的一個縮影,,見證了曲沃電力在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崔晉博)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