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陽城縣縣城出發(fā),,經(jīng)過10分鐘左右的路程,,便可到達獲澤河南岸的鳳城鎮(zhèn)南安陽村,,穿過高低錯落的水泥院落中的窄巷子,,幾處年代久遠的院落便會吸引游人的目光,。
巷子里鋪地的青磚被磨得閃閃發(fā)光,,疊門套院上可見精致的木雕和牌匾,,雖然在歲月洗禮下已經(jīng)有部分朽落,,字跡也顯得模糊,,但還是藏著曲折的故事,,承載著厚重的歷史。
這里的房屋搭建多為二層,,有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已經(jīng)坍塌或半坍塌,有的房頂或屋脊上長出樹木或雜草,,有的院子中長滿青草或青苔,,讓人想起“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詩句,。有的院落中居住著年老的村民,,他們在房前屋后種滿白菜、豆角,、西紅柿,、辣椒,、茄子等家常菜,菜秧子或藤蔓綠油油地裝點古老的院落,,夾雜幾聲雞鳴或犬吠,,這些老屋在久遠中透出勃勃生機。
潘家莊園一角
這些院落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主人姓潘,,院落占地面積約20000平米,建筑面積達30000多平米,,共有院落53個,,房屋1600余間,是喬家大院的5.1倍,,渠家大院的6.2倍,,并擁有土地3000余畝,潘家可謂人所仰慕的晉商驕子,。
這些院落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潘家十三院,占地6000余平米,,共有房屋390余間,,其建筑特色是中國北方清代罕見的九間頭四合院,目前保存完好,。
據(jù)縣志記載,,安陽潘家是陽城清嘉慶年間首富,山西第七富商,,與晉商平陽亢氏,、太谷渠氏其名。道光咸豐年間,,潘氏宗族生意已做得風生水起,,經(jīng)營票號、當鋪,、珠寶,、古玩、絲綢,、日雜,、百貨、鹽業(yè),、茶葉等,,特別是其經(jīng)營鉛丹(朱紅),可謂壟斷了皇宮的顏料生意。經(jīng)商范圍涉及全國各地,,甚至做到了蘇俄恰克圖。
潘家莊園九間頭四合院一角
嘉慶十九年,,潘家開始修建中國北方最豪華,、最氣派且獨一無二的巨型九間頭四合院,形成院通院,、樓通樓,、園通園的十三院雄偉建筑,十三院分別是獅口院,、帳房院,、西廳院、廚房院,、鋪院,、老院、中院,、茅院,、碾道院、后院,、東花園,、中花園、西花園,。
據(jù)潘氏后人介紹,,潘家始祖潘元圃乃一介貧民,1644年春從高平遷至南安陽村,,從開砂鍋廠起步,,憑借勤勞勇敢和過人的經(jīng)商頭腦,逐步累積財富,。 潘家的商業(yè)成功雖然與其所處的歷史機遇有關,,但更與其重視培養(yǎng)人才、以儒孝立品傳家相連,。
潘家修學堂,、建書院、招名師,,施行“學而優(yōu)則賈”的方略,,將一個個學有所成的人才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商界,確保潘家商軍以一當十,、精銳無比,,并世代相隨、長盛不衰,涌現(xiàn)出了潘學禮,、潘學義,、潘日省等一大批商界名流。潘家既沖破了“富不過三代”的瓶頸,,又實現(xiàn)了儒商兼容,,最終收獲了“四世十大夫”的豐碩果實。
潘家人受封匾額之一
潘家人還樂善好施,,修路,、建廟、為國捐資,,其熱心公益,、急難救貧的善舉與美德聲明遠播、有口皆碑,。陽城縣令感其所為,,在潘氏后人潘景宗60大壽時,親自送上書有“仁者壽”的大木門匾,,以示嘉獎……
歲月更迭,,時光悠悠,南安陽村潘氏家族的故事掩藏在庭院深深中,,這片極具建筑與歷史研究價值的院落也需要得到保護,,并成為旅游景區(qū)為更多人所知曉。潘家后人,、該村村主任潘軍鋒勇敢擔當起修復,、開發(fā)潘家莊園的重擔,經(jīng)過兩年多的建設,,該景區(qū)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配套設置正在建設當中,還將建設獨具特色的山西小吃一條街,,預計2016年五一前后完工,。
建成后,游客除了能在此欣賞獨一無二的明清風格院落,,探尋優(yōu)秀晉商的精彩故事,,還可以品嘗以陽城地方特色美食為主的山西美食,感受當?shù)氐娘L土人情,。
因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一無二的建筑特色,,潘家莊園吸引了電視劇《白鹿原》攝制組,《白鹿原》部分內(nèi)容在潘家莊園拍攝,,張嘉譯等明星在潘家莊園亮相,。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