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劇《紅高粱》劇照,。
晉劇曾有過輝煌的歷史,,曾涌現出丁果仙、牛桂英,、郭鳳英,、冀美蓮,、程玉英、王愛愛,、田桂蘭,、謝濤等杰出的晉劇表演藝術家
▲閱讀提示
晉劇《紅高粱》京城熱演,被稱作特有的“紅高粱”效應引發(fā)諸多思考,,也為我省龍頭劇種晉劇雄風重振報出春的消息,。一臺山西梆子緣何深受京城戲迷的熱捧,?一部地方院團的新創(chuàng)劇目緣何深受文化部領導和業(yè)內專家的一致好評?作為戲曲大省的龍頭劇種,,晉劇與時代同行,,推陳出新,又有哪些亮點,?
10月23日,、24日晚,我省優(yōu)秀新創(chuàng)舞臺劇晉京展演活動進入高潮,,省晉劇院最新創(chuàng)排的晉劇《紅高粱》在北京長安大戲院連演兩場,,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尤其是24日晚的那一場,,演出已經開場,劇場門口還有很多等待入場的戲迷票友,,乃至于要求加場,。文化部副部長董偉觀看了演出。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戲曲協會等近50名專家觀看了演出,好評如潮,。
觀眾和專家的看法難得的得以統一,,一致認為,晉劇《紅高粱》是一部近年來不可多得的,,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高度統一的精品戲曲。晉劇《紅高粱》京城熱演,,被稱作特有的“紅高粱”效應引發(fā)諸多思考,,也為我省龍頭劇種晉劇雄風重振報出春的消息。
晉劇曾經何等輝煌
晉劇,,又稱中路梆子,,是山西的代表劇種,也是我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項目,。晉劇在全省專業(yè)院團最多,、觀眾覆蓋面最廣、影響最大,,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涌現出丁果仙,、牛桂英,、郭鳳英,、冀美蓮、程玉英,、王愛愛,、田桂蘭、謝濤等杰出的表演藝術家,,推出《打金枝》《算糧》等在全國有影響的劇目,。
新中國成立以后,晉劇曾經九進中南海演出,,傳統戲,、現代戲好戲連臺,名家新秀精彩紛呈,,就連京劇這樣的國劇許多劇目都是移植了晉劇的本子,,汲取了晉劇的精華。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話劇、舞劇,、京劇等藝術門類相比,,閃耀時代精神、關照現實的晉劇新創(chuàng)劇目匱乏,;城市人快節(jié)奏的生活,,與傳統戲曲一板一眼慢節(jié)奏的表演程式難以契合;現代文化生活日趨多元化等諸多因素,,晉劇已經漸漸淡出城市舞臺,,演出臺口幾乎都在農村,而且農村的演出市場也在萎縮,。晉劇式微,,是不爭的史實。
第七屆中國藝術節(jié)在杭州舉行,,記者作為隨團記者采訪,。組委會安排我省在新聞中心舉行山西專場新聞發(fā)布會,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總編室記者高坦率先提問:“怎么不見你們的晉???晉劇多好聽啊,歷史那么悠久,,出了那么多名角,,有那么多梅花獎演員?!睍x劇缺席中國藝術節(jié),,引起全國關注,。
振興晉劇從人才抓起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省晉劇事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一批優(yōu)秀傳統劇目煥發(fā)光彩,,一批新編歷史劇成為梨園亮點。但同時也要看到,,戲曲事業(yè)發(fā)展也面臨不少困難,,人才隊伍青黃不接,拔尖人才匱乏,,精品力作缺少,、基層院團生存艱難等問題比較突出。許多業(yè)內人士反映,,如果再不抓緊采取措施加以解決,,晉劇傳承與發(fā)展前景堪憂。
2012年5月,,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蘇平赴省晉劇院調研,王愛愛等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反映晉劇人才隊伍青黃不接,,新秀翹楚嚴重匱乏等問題,,希望省里支持重新組建成立青年團,引起胡蘇平部長的高度重視,。
“梅花獎”是中國戲劇藝術表演的最高獎,。我省是“梅花”大省,獲得“梅花獎”及“二度梅”的演員人數在全國名列前茅,,近乎50人次獲獎,。其中,晉劇演員占到七成,,但是這些演員45歲以下的已屈指可數,。年逾古稀的著名作曲家劉和仁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晉劇藝術教育和藝術人才培養(yǎng)方面,,山西最值得肯定和總結的是:1958年、1984年,,省里兩次成立山西省青年晉劇團,,這兩個團先后出了兩代優(yōu)秀晉劇表演藝術家。王愛愛,、田桂蘭,、張友蓮、姬榮生等20多人是第一代中的佼佼者,。
劉和仁回憶說,,那時,,青年團的演員由全省各地抽調過來,在太原工人文化宮封閉學習練功,。當時,丁果仙還不到50歲,,牛桂英只有35歲,,郭鳳英32歲。為了盡快培養(yǎng)年輕演員,,黨組織跟她們談話,,希望她們從晉劇發(fā)展的長遠考慮,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培養(yǎng)晉劇新秀,。正值藝術盛年的“丁牛郭冀”,無怨無悔,,甘為人梯,。兩年后,青年團一舉成名,,九進中南海,,唱遍全中國。
晉劇名家孫昌是1984年省晉劇院青年團的演員,?;貞洺砷L經歷,孫昌說:“青年團集中培養(yǎng)年輕演員,,在那種環(huán)境中,,藝術前輩集中為我們排戲,不受任何壓制,,沒有這樣的氛圍我們出不來,。”孫昌,、栗桂蓮,、苗潔、王小平,、陳紅,、陳轉英、鄭強等曾經的青年團的演員,,近30個春秋風流三晉舞臺,。
了解到這些情況后,胡蘇平部長支持省晉劇院恢復組建青年團,,加緊培養(yǎng)年輕演員,,解決晉劇人才匱乏問題,,鼓勵優(yōu)秀表演藝術人才脫穎而出。2012年,,省晉劇院青年團正式成立,,成立后的青年團朝氣蓬勃、意氣風發(fā),,先后創(chuàng)作演出了《《晉情晉韻——晉劇名家交響演唱會》,、晉劇《巴爾思御史》《紅高粱》等原創(chuàng)晉劇精品劇目。移植了上海京劇院的京劇《于成龍》,,重排了《白蛇傳》《楊門女將》《金沙灘》等20余部優(yōu)秀傳統劇目,。這些劇目在全省城鄉(xiāng)演出后,取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一批中青年演員通過劇目的創(chuàng)排,,專業(yè)水平和舞臺實踐經驗迅速提高。
《紅高粱》晉劇藝術的全新突破
晉劇《紅高粱》,,是我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大力弘揚“三個文化”全新創(chuàng)作的重點舞臺劇目。劇本改編自著名作家莫言的同名小說,,該劇將觀眾帶回到1939年,,講述了侵華日軍破壞了古老鄉(xiāng)村的寧靜,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余占鰲、劉羅漢,、九兒等中國民眾奮起反抗,,在高粱地里,在黃河岸邊,,與日寇展開慘烈廝殺,,用生命和熱血保衛(wèi)家園的故事。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晉劇《紅高粱》,,不要緊,,就讓記者為您講述這部戲在北京長安大戲院演出的亮點吧。
亮點1:高難度傳統戲曲功夫令人耳目一新,。在表演上,,師學麗飾演的女主角“九兒”整場“踩蹺”演出,以此表現“纏足婦女”這一社會最底層民眾走上抗戰(zhàn)道路的勇毅與必然,,展示了“中國古典芭蕾”之美,,戲中“九兒”還有驚險的椅子功,美不勝收。
亮點2:音樂多元,、戲曲民歌交相輝映,。大幕開啟,響起了嗩吶吹奏的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的旋律,,除了真真正正的晉劇聲腔外,,還有機吸收了祁太秧歌、傘頭秧歌等山西民間音樂元素,,使唱腔更加豐富新穎,,地域特色更加明顯。
亮點3:特效聲光電唯美大氣情景交融,。舞臺7塊LED大屏,漫天飛舞的桃花,,穗穗飽滿的紅高粱,,奔騰咆哮的黃河水,交替呈現,,很有時代感,。三維虛擬影像技術豐富了舞臺表現,現代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晉劇藝術完美結合,,增添了新穎時尚的現代特色,,契合了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亮點4:武戲陣勢震撼且過癮,。眾武生幾十個鷂子翻身,,干凈利落,一氣呵成,。劇中,,余占鰲帶領眾兄弟,光著膀子,,捧著酒缸,,跟小鬼子格斗,一個跌撲,,撲得干脆,,一個擒拿,鬼子應聲倒地,,觀眾看得血脈僨張,,大有沖上舞臺打斗一番的沖動。
亮點5:舞蹈技藝注入飽滿唯美,。一段民族舞,,一個托舉、一個擁抱,道不盡戀人之間的不舍和愛戀,。九兒執(zhí)掌的單家燒酒坊重振雄風,,釀酒的漢子們捧著佳釀感謝上蒼,氣勢磅礴的祭酒舞,,撼天動地,,氣壯山河。
本報記者李曉芳文/圖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