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太行山區(qū)依然滿目蒼翠,,生機盎然。
走進群山環(huán)抱的昔陽縣趙壁鄉(xiāng)東平原村,,一層層梯田從山腳盤繞而上,,一條條干凈整潔的水泥路連接著村莊和山間農田,文化廣場上不時傳來村民的歡聲笑語,,一幅和諧溫馨的新農村畫卷盡現(xiàn)眼前,。
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以來,該村“兩委”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帶頭修公路,、興水利,、引資金、上項目,,因地制宜制定產業(yè)精準扶貧規(guī)劃,,這個昔日集體年收入不足5萬元的典型山區(qū)農村,不僅實現(xiàn)了集體脫貧目標,,還成為十里八鄉(xiāng)的“明星村”,。
凝心聚力抓黨建隊伍強起來
“村北果園蓄水池底板澆筑已完工,現(xiàn)在主要是蓄水養(yǎng)護,,大家多和電力,、水利部門溝通。早一天通水,、通電,,咱的果園就早一天受益,對不?”
“過兩天俺就把村里旋耕機,、播種機使用記錄,、收費明細提交村委會并公示,,請大家監(jiān)督!”
9月14日一早,東平原村黨支部書記韓云維便召集村“兩委”班子成員及全體黨員在黨群活動中心召開每周一次的黨員干部議事會議,。
東平原村有248戶535口人,,多年來,人們一直沿襲傳統(tǒng)的生產方式,,人均2畝多的耕地廣種薄收,,雖然養(yǎng)活了一方人,但并沒有讓群眾錢袋鼓起來,。近些年,,青壯年勞動力紛紛離開故土進城務工,土地日趨荒蕪,,村子也逐漸空心化,。
“過去,村黨組織缺乏凝聚力,,在大家心中沒有威信,,干部們想干點事也沒號召力?!被貞浧饛那?,韓云維面色沉重,“好在脫貧攻堅戰(zhàn)的打響,,為全黨全社會發(fā)出了動員令,,我們‘兩委’班子的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p>
韓云維告訴記者,,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思想指引下,,村黨支部制定了黨建工作計劃,,每月定時召開黨員會,定期開展集中學習和黨員志愿服務活動,,黨員干部的素質提高了,,干勁也更足了。
為激發(fā)全體村民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村黨支部實行了“兩委”主干包片包貧困戶脫貧工作責任制,,并主動開展環(huán)境整治和脫貧攻堅雙示范活動。近年來,,村“兩委”牽頭填溝整地1200畝,,實現(xiàn)了耕地翻番;支委韓衛(wèi)忠?guī)ь^發(fā)展雙孢菇種植產業(yè),帶動村內外60余名貧困戶增收;黨員張林秀帶頭創(chuàng)辦繡夢閣刺繡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直接帶動村內外350戶貧困戶增收……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村干部干事有目標、有方向,,村民對村干部和黨員的認可度逐漸提升,,全村黨員增加至39人,還有不少年輕人被列為入黨積極分子,。2017年,,全村順利實現(xiàn)脫貧摘帽,村黨支部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全縣優(yōu)秀基層黨組織和紅旗支部,。
“去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51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2萬元?,F(xiàn)在村干部成了全村脫貧致富的主心骨,老百姓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村委會主任韓守仁笑著說,。
立足區(qū)位興產業(yè)群眾富起來
眼下正值雙孢菇收菇季節(jié),,村里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在韓守仁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村東頭的雙孢菇產業(yè)園,,園里27個藍頂白墻的雙孢菇大棚排列有序,南來北往的訂貨商絡繹不絕,。
“后口莊和西橫山的幾個貧困戶已經上崗了,,今年菇市行情好,我這4個棚供不應求,,正缺人手,。”剛進園區(qū),,種植戶韓守紅便攔住我們的去路,。
“好啊,富了也有責任帶動鄉(xiāng)親,?!表n守仁上前邊打招呼邊向我們介紹,“他曾是村里的貧困戶,,種了雙孢菇后,,現(xiàn)在是村里致富帶頭人!”
走進韓守紅的菇棚內,一個個戴著“帽子”的小白菇從菇床上悄悄地探出了頭,煞是惹人喜愛,。
“不緊不慢,,一年幾萬!”韓守紅風趣地接過話茬,“以前就靠幾畝玉米地,,日子過得緊巴巴,。2014年,依托國家扶貧政策,,我籌錢建了一個雙孢菇大棚,,真沒想到當年秋菇下架,1000平方米的棚,,我就掙了7萬,。”在大棚外,,韓守紅邊說邊用石子在地上寫寫畫畫,,給記者算他這幾年種雙孢菇的收入。
“每天棚里起碼工作十個小時,,可好日子是奮斗出來的,,現(xiàn)在4個棚,年均純收入15萬元,,我干得帶勁兒!”說話間,,韓守紅的手機響了,電話是溫州客商打來的,,“一萬斤菇,,明天上門提貨,太好了!”掛斷電話的韓守紅嘴角依然忍不住上揚,。
對現(xiàn)有基礎產業(yè)進行提升,,扶持特色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實現(xiàn)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抓手,。2014年,,東平原村立足村情,打造了“菇,、果,、地、繡”四大脫貧主導產業(yè),。目前,,全村雙孢菇種植已達2.9萬平方米,同時,,村里還著力發(fā)展以蘋果為主的經濟林500畝,,預計掛果后,村集體收入將增加三四百萬元;其次,以繡夢閣刺繡專業(yè)合作社為龍頭,,主打剪紙,、刺繡兩大類手工產品,2017年又開展了仿真花的制作與培訓,,直接帶動貧困戶31人就業(yè),。此外,還聯(lián)建光伏扶貧電站,,組建了農機合作社,,建起了蔬菜加工基地,形成了村北蘋果園,,村南米糧田,,村東蘑菇園,人人有事干,,戶戶都掙錢的良好局面,。
真金白銀強基礎村莊靚起來
傍晚時分,華燈初上,,文化廣場上的村民多了起來,,隨著《祝福祖國》優(yōu)美旋律的響起,廣場中央音樂噴泉十多條水柱“聞樂起舞”,,為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奉上一場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
“你們猜猜這里以前是個啥樣子?”指著音樂噴泉韓云維驕傲地告訴記者,以前這里是個臭水溝,,村民們每次經過都要捂住口鼻,,快步跑開,,嚴重影響著村容村貌,。2018年8月,村里決定將這條臭水溝改為音樂噴泉,。改造后,,直徑24米帶音樂燈光的清水噴泉成了全村人氣最高的地方,也吸引了十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來此觀光,。
“現(xiàn)在我們的日子才叫好,,路上干凈了,上下水方便了,,在衛(wèi)生間安裝馬桶,,還能裝個太陽能洗熱水澡,和城里人的生活沒兩樣,?!闭f到村里的變化,村民趙利清贊不絕口。
近年來,,東平原村以“五抓五提升”為契機,,積極配合昔陽縣拆違治亂提質增效工作,大力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建設工作,,先后投資60萬元新建村級組織活動樓;投資5.7萬元柏油硬化入村東街500多米;投資10萬元新建文體活動場所;投資24萬元新建入村牌樓2處;投資160萬元改造下水管6000米;投資10萬元為每戶建了小水窯,,解決了村民用水困難。特別是結合鄉(xiāng)村振興“三大革命”,,新建公廁2個,,完成改廁52戶,建起4000立方米蓄水池1個,,鋪設下水管道2200米,,硬化街道4200平方米,全村基本實現(xiàn)了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凈化,,基礎條件得到了全面改善。
人居環(huán)境優(yōu)美,,村民生活富足,。東平原人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著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也開啟了新時代鄉(xiāng)村振興新篇章,。
本報記者張謙 裴云鋒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