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用“我的入黨故事”,,共同追憶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偉大歷程,,書寫時代華章。
一大早,,在和順縣義興鎮(zhèn)北關村黨員活動室內,,75歲的老黨員盧彥明正在為黨員們講述自己的入黨故事,給大家上一堂特殊的黨課,。
盧彥明是和順縣義興鎮(zhèn)北關村的原黨支部書記,,從1976年開始,他在村支書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8年,。任職期間,,他始終把帶領群眾謀發(fā)展作為工作目標,心系群眾利益,,踐行入黨誓言,,為全村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義興鎮(zhèn)北關村黨支部書記岳永亮感慨地說:“ 老盧是我村老書記,,入黨已經50年,。在他任職期間,北關村的經濟,、文化各方面在和順縣可以說是領頭的,,給北關老百姓謀了福?!?/p>
上世紀70年代的北關村,,可以說是一窮二白,,糧食產量很低。為了加足馬力提生產,,改變鄉(xiāng)村的落后面貌,,村里選拔優(yōu)秀的年輕人加入黨組織,盧彥明就是其中的一位,。1971年,,經當時的北關村黨支部書記介紹,25歲的盧彥明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村里的黨支部副書記,。1976年,又擔任了北關村的黨支部書記,。在以糧為綱的年代,,為了改變北關村落后的糧食生產現(xiàn)狀,讓老百姓吃飽穿暖,,盧彥明兢兢業(yè)業(yè),,和村里的黨員干部帶頭參加集體勞動,搞農業(yè)生產,,筑壩修渠,,開荒造田,糧食產量在一年的時間里翻了近一倍,。
盧彥明回憶道:“第一個就是科學種田,,當時實行的是寬行密植,由過去的一畝地2000多株提高到3600多株,。第二個措施是積好肥料,,第三個措施是對土壤進行改良。有了這三項措施,,糧食產量逐年增加。1977年一年,,我們糧食總產量達到140萬斤,,僅售糧一項是40萬斤。那時候有糧了,,廣大人民群眾填飽了肚子,,勞動起來干勁十足,生活質量一年比一年高,?!?/p>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北關村也緊跟時代步伐,,大力發(fā)展村辦經濟。盧彥明顯示出了極具天賦的商業(yè)頭腦,成為了村里的“經濟通”,。在他的帶領下,,村里的企業(yè)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了起來。他說:“我們先是辦了磚廠,、建筑隊,、北關修配廠、碳素廠,,還有煤礦,。企業(y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收入逐年增加,。這些企業(yè)每年為北關村集體增加收入120萬元。企業(yè)的開辦不僅使村集體有了收入,,而且北關的村民有了就業(yè)的機遇,,大概解決了100多人的就業(yè)問題?!?/p>
幾年的時間,,村辦企業(yè)有了突破性發(fā)展,集體經濟迅速壯大,。為了讓村民切實享受到村集體經濟發(fā)展帶來的紅利,,盧彥明統(tǒng)一村委會班子思想,決定拿出資金實施民生工程,。先后新建了北關小學教學樓,、文化體育藝術樓、北關幼兒園,、辦公樓,、綜合商貿樓、舞臺,,接通了自來水管,,打通了下水管,進行了街巷硬化,,實現(xiàn)了街,、巷、戶全覆蓋,。如今的北關村,,村美民富,盧彥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全村群眾遞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由于工作上成績突出,,盧彥明先后被評為“山西百佳新農村建設標兵”等多項榮譽稱號。
如今古稀之年的盧彥明,,仍然干勁十足,。“我入黨整整50年,,在這50年期間,,我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全心全意為廣大村民服務,。今后,我將一如既往地繼續(xù)為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讓村民的生活更富裕,。”盧彥明鏗鏘有力的話語令人動容,。(記者李秀青 通訊員王建芳,、李芳)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