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逢春節(jié)母親都要動手給我做一身新衣服,。先是納鞋底,做一雙暖腳的新鞋,那密密麻麻的走針,,要耗費大部分做工,母親常常在昏黃的燈光下,,一直忙到深夜,。
母親做好了新鞋,是不急于讓我穿的,,只讓我試試腳,,然后母親開始做衣褲。我依偎在母親身邊,,拿一條裁剪下來的長布條,,饒有興致地玩耍,跑到院子里又蹦又跳,。等全套的服裝都做齊了,,母親把我叫過來,一件件套在我身上,。瞅瞅衣袖,,拽一下衣領(lǐng),接下來便是母親滿意的微笑,。我只管伸出手腳,,順勢把衣服穿上,享受貼心的溫暖,,是我唯一要做的事,。當然,心靈手巧的母親總是把活計做得無可挑剔,,從納鞋底那天起,,我心里就樂開了花,在新年的期待中,,一種甜蜜和幸福,,水一樣漫上來浸潤著我,雖然那只是一身簡樸的手工粗布衣,。
盡管繁瑣,,春節(jié)前母親為我們做麥芽糖,,仍是不厭其煩。做好了麥芽糖,,母親指定要送一些給鄰家的孩子一起分享,。我忍不住嘴里直流口水,母親就切出一塊,,將其加熱,,再用木棒攪出,如拉面般將融化的糖塊拉至銀白色,,鮮亮亮的,。我迫不及待地接過來,一點點含進嘴里,。我咀嚼出了節(jié)日的味道,,感覺年味是那樣濃稠綿香。
正月十五,,母親照例會給我做一盞蘿卜燈,。小朋友聚在一塊,各自挑著自制的蘿卜燈,,快樂就從抖動的點點星火里洋溢開來,。這簡易的蘿卜燈,做起來實在簡單,。取一個白蘿卜,,切出下面的一截,在兩邊找出兩個對應(yīng)的點系上繩子,,拴上一根柴棒,。在切出的蘿卜中間再挖一個洞,往里面倒上適量豆油,,放上一根棉花繩做捻,,蘿卜燈就做成了。但母親總是想方設(shè)法做得精致一些,,在外皮上用小刀刻出兩個對稱的福字來,,蘿卜燈自然也就注入了節(jié)日的氣氛,。
依稀的時光里,,母親總是用那雙靈巧的手,細致入微地把每一件事做得生動真切,。記憶中的母親,,為我們做每一件節(jié)日新衣,每一種節(jié)日吃食,、習俗什物,,都不厭其煩,,投入無限的真誠和愛心。那時生活雖簡樸,,卻暖意融融,。日子雖清淡,卻充滿溫馨,。
如今,,商店里擺滿了豐富多彩的商品,只要拿著錢包,,出門逛一下街,,就能買到合身的衣服、各種節(jié)日食品以及各式各樣的燈籠,。繁瑣的手工勞動被現(xiàn)代化設(shè)備所取代,,一些事情,只需拿出手機,,輕輕撥一個電話就能搞定,,真是什么都方便。然而,,正是在這種方便之中,,一些更為可貴的東西丟失了。 董國賓
責任編輯:柏東麗
上一篇: 元宵憶花燈
下一篇: 兒子給發(fā)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