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送完高三畢業(yè)班的女兒請愿去新疆支教,。
大新疆啊,,老遠老遠的哇!是不是你中學里原來那個叫田萌的女教員她的家鄉(xiāng)?老伴兒沖我嚷嚷,,一臉驚愕。兒(女)行千里母擔憂,。當母親的,,反響如此,完全在我意料之中,。
我告訴老伴兒,,田萌祖籍河南,她父母就是第一批援疆者,,老兩口扎根新疆,,定居烏魯木齊,工作得很好,,生活得很好,。田萌大學畢業(yè)后一紙調令到我任職的學校任教,是一位很不錯的數學教師,,還擔任了學校團委書記,。可女兒她們是短期輪流支教,,無須擔什么心啊,。
說是這樣說,我心里也波瀾起伏,。女兒生在平陽,、長在丁陶,可是第一次去迢迢數千里之外的大新疆,,氣候,、水土、飲食,、時差,、語言溝通、學情教情,、風俗習慣,,等等等等,行么,?女兒則像是將要出征的戰(zhàn)士一臉樂觀,。她說把自己所學傳授給新疆的學生們是她一大幸福、一大快樂,。我無言地笑了,。這個樂天派!我知道,,女兒認定的事情是一件好事,,支教支邊是國家一項重要國策,,作為一個老教育工作者,我為女兒的正確選擇深感欣慰,,我應該第一個給女兒投贊成票啊,。女兒曉燕,是我們的第二個女兒,,曉燕-小燕,,諧音叫順了口,快40歲了,,還是“小燕”,?人家的閨女都上初中了,做父母的還覺得真是只“小燕”,,歲月淬礪得“小燕”成了“大燕”了,!可不,女兒師大畢業(yè),,高中教書小20個年頭了,,這段時間不算短,但對女兒曉燕來說,,并非是蹉跎歲月,。真的不再“小”了,倒應經經風雨,、振振翅膀破“曉”翱翔啊。我把自己的所思所憶一股腦兒說給老伴兒,,這位賢明的主內一把手也就又一次“夫唱婦隨”,,蕩滌了滿臉的迷霧愁云。
臨行前,,女兒到家中辭行,。她說,她已上網了解了一下支教所在地域,、所在學校的基本情狀,,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她說,,這幾天還努力地回憶,、溫習原來跟田萌老師學習過的新疆日常用語,說著還給我們演示了好幾句,,雖說拿腔拿調,,倒也像模像樣。女兒以姿勢助教學,,手嘴并用,,那架勢,,那語言,聽起來陌生,,可心底里噴涌出來的是甜蜜,、是親切……我想起來了。田萌當年作為骨干教師,、團委書記,,工作閑暇喜歡跟我聊工作、喜歡和我老伴兒聊家常,。作為校長與長輩,,我對田萌盡最大可能給予幫助與關心,于是她就跟我上大學的小女兒曉燕節(jié)假日相聚,,有過許多次的交流,,情同閨蜜。每每相逢,,大女孩跟小女孩有說不完的悄悄話,,誰能料到“學說新疆話,做客去我家,,馬奶子葡萄干,,最甜的哈密瓜”。倒真的一語成讖,、預言成真啊,。據說田萌數年后返回了新疆,烏市何處任教,,是否辦了退休,,我不得而知;可新疆,、山西,,山西、新疆,,卻倒血脈相連,、手足相親,時至今日,,時過情如瑱,,境遷空中迴。你看,,晉疆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看得見,摸得著,有傳承,,有發(fā)展,,如史如詩,地老天荒,。女兒新疆支教,,我為之自豪、為之感奮,!很快,,陸續(xù)收到了女兒發(fā)自新疆的幾條短信,“昨天晚上12點到烏魯木齊,。今晨5:20到目的地,,9:00多吃早飯,飯后參觀交流,。1:30午飯,,午休起來繼續(xù)交流……”又一則短信名副其實,真的是一句話新聞:“天還沒有黑,,剛散會,,正準備吃晚飯呢?!蔽姨笠豢矗?6/06/2015/21:52,,嘿,時差竟有三四個小時,!快晚上10點鐘了,,遠在石河子市支教的女兒才“剛散會”,還沒吃晚飯,。嘿,,我瞬間有點兒愀然旋即釋然:這不僅僅是個地域時差么,對一個決心支教的人民教師來說,,很快就會適應的!我深信,。
知女莫如父,。后來女兒的短信有點兒“遲緩”,可每次隨著“滴滴噔-滴滴噔-”的鈴聲響起,,似乎聽見了她們工作之余的歡聲笑語,,像是看見了她們?yōu)樾陆畬W子傳道授業(yè)解惑忙而有序的身影。
我指著來自大新疆的短信讓老伴兒看:“女兒的,!”嘿,,這個小燕子!眼鏡后面綻放出一張開滿了花的臉。(李關良)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