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電視里播放《搭錯車》的主題曲《酒干倘賣無》,,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的是農(nóng)村的補鍋匠,。于是,,我便隨口問父母:“現(xiàn)在村里還有補鍋匠嗎,?”父母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了,,這年頭誰還去補鍋,?”不過,,我的話還是勾起了父母的回憶,。他們說,,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末,家鄉(xiāng)處處都有補鍋匠,。
那些年月里,,家家戶戶只有一口大鐵鍋,、一口小炒鍋。鐵鍋是生鐵鑄造的,,有時候會碰出一道裂縫,,加上每天都會在灶臺上使用,并與鍋鏟碰撞,,鍋底會越來越薄,,往往會滲水。因為買一口新鍋要花不少錢,,所以一般人家都會在鐵鍋有沙眼或者滲水后就扔了重新買,,總會將就著用。一口鍋并非只補一次,,往往是三五次,,敲去舊疤,再添上新疤,,日子就這么過著,。
補鍋匠走村串戶,總會吆喝著:“補鍋來,,鐵鍋銻鍋,、銻盆瓷盆、鐵壺鋁壺……拿來修來,!”有需要修補的人家,,就會走出大門趕緊招呼,把補鍋匠領(lǐng)進自家去,;不需要修補的就開起玩笑:“砂鍋你能補嗎,?”補鍋匠便會笑著回一句:“人漏氣了也可以補?!备赣H說,,在過去,人們普遍都瞧不起這些手藝人,,認為沒有力氣,、不能勞動的人才會學此手藝,養(yǎng)家糊口混點飯吃,。有體力干活的人,、莊稼種得好的人才是有出息的人。
補鍋匠的行頭一般是帶一個圍腰布,,挑一副擔子,、兩個籮筐或者是兩個木箱子。一個籮筐里面有風箱,、煤,,一個籮筐里面裝著生鐵,、銼子、鉆凳,、白蟮泥,、膠水、小錘子等,,后來就有了塑料片、銻片,、鋁片等,。
招呼補鍋匠時,主人一般都會問:“你看我這個鍋還能補嗎,,多少錢,?”盡管那時只需要幾毛錢,但主人一般都要討價還價,。一般情況下,,無論錢多錢少,補鍋匠都會接下活兒,。
補鍋匠找個小凳子坐下,,將圍腰布拉來蓋在膝蓋上,將鍋放在雙膝上,,前后左右先端詳一番,,便與主人商量補鍋的方式和面積。若是鐵鍋底子薄漏水,,就說敲去一塊,,然后拉上風箱,用其自帶的煤燃火,、燒鐵水,,再用鉗子和鐵錘敲一塊同等大小鐵片放上,將融化的鐵水澆鑄在正反兩面縫隙處,,敷上白泥,,再用銼子銼得差不多平就可以了。若是鍋的邊上有裂縫,,就直接用鐵水兩面澆灌,,敷上白蟮泥,也不管彎彎曲曲影響美觀,,不漏水就行,。
后來,補鐵鍋的少了,,補瓷盆,、塑料盆的多了,,補鍋匠也不用拉風箱了,直接就在鍋盆上剪下很薄的部分,,敲敲打打,,換上一塊新的。若是瓷盆,、塑料盆,,就直接用膠給粘上另一塊,像一貼膏藥,。當然,,若實在補起還不如新買劃算的,補鍋匠也會明說,,這樣,,主人就會把破鍋賣給補鍋匠,當做他以后修鍋的材料,。
父親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后來就沒有補鍋匠這個職業(yè)了?,F(xiàn)在家家戶戶都有電飯鍋,、高壓鍋、電餅鐺等,,一口鍋破了或是壞了,,就會直接扔了。不過,,我時常會想起那些歲月,,也許補鍋匠敲敲打打的聲音才是真的日子??上?,無人還需補鍋,也沒有了補鍋匠,。補鍋匠真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留下的只有那些難忘的、難以磨滅的記憶,。(方敬杰)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