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村那口井
王仰
之所以常常想起我們村那口井,是它給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而這口井也有著許多與眾不同,。
這口有百年歷史的井在我村南側(cè)的深溝內(nèi),。晉南最北部的黃土高原山大溝深,溝壑縱橫,,大概以我們那一片為最,,溝的深襯托了山的高,,千米以上的深溝比比皆是,。我們村周圍還是相對淺的,,溝深也在八九百米之間,那口井就坐落在這樣的溝內(nèi),。
百年前,,我們村在塬面上一塊還算平坦的地方落成,先民們運(yùn)用智慧,,在村邊的溝里找到了水源,,打了這口井,井深在120米上下,。而這條溝的目測深度在800米左右,,因坡度太陡,空著手直線攀爬都異常吃力,,如挑著水直行上坡便超出了人的極限,,因而,先民聰明地把路開成了之字形來緩解坡度,。
還不止于此,,最為關(guān)鍵的是井水的水質(zhì)出奇的好。都說北方的水硬度高,,結(jié)垢多,,燒開水的壺里經(jīng)常是結(jié)著厚厚的水垢。而我村的水燒開從來不產(chǎn)生垢,,而且口感還好,,有點甜絲絲的,縣里不知怎么知道了這件事,,水利部門提取了水樣送檢化驗,,結(jié)果是軟水,并且是質(zhì)量非常好的軟水,。這口井的水不僅是我們?nèi)迦说母R?,而且還打破了北方只有硬水的定論。
大山在它的褶皺里儲備了這樣一泓清冽的甘泉,,滋養(yǎng)了我們?nèi)?00多口人,。因而我們村的人皮膚都比較好,人顯得年輕,。尤其明顯的是,,我們村的女人用泉水洗頭發(fā)后,頭發(fā)又黑又亮,,有光澤,,而用其它地方的水洗頭發(fā),,即便發(fā)烏但沒有光澤。有年夏天,,我村一年輕小伙兒,,太陽下干活時間久了中了熱毒,臉上起了個癤子,,半邊臉腫的發(fā)亮,。村里年長的賀奶奶吩咐,挑來了拔涼的井水,,用毛巾浸了,,捂在臉上,一日反復(fù)數(shù)次,,兩日后便消腫了,。山里缺醫(yī)少藥,如遇小病大多用土方子,,效果還非常之好,沒想到大熱天,,透心涼的井水也是治病的良藥,。用這個水泡茶,味道和其它井水泡出完全不一樣,,十分純正,,無形之中,這口井的水成為我們村的一寶,,成為我們村的名片,。方圓幾十里都知道我們村的水好。鄰村的一個豆腐坊曾拿這個水和他們村的水做比較,,結(jié)果我們村的井水做的豆腐不僅色白,,口感好,產(chǎn)品率也高出三分之一,,水質(zhì)好的讓他們心服口服,。
只要不上凍,井臺邊總有幾個在此洗衣服的女人,,總有女人的歡聲笑語從溝底傳了上來,,井臺此時又成為村民們交流溝通的平臺。井臺旁,,生長著一棵杜梨樹,,杜梨樹是山里常見的樹種,而這棵杜梨樹生長十分茂盛,,十米多高,,水桶般粗,,煞是雄壯,綠蔭如蓋,,覆百平方,。夏天正午時分,太陽曬過來時,,洗衣服的人便躲在杜梨樹陰下,。如遇下雪,村里總有人早早起來把挑水的路掃得干干凈凈,,保證不滑,。
多年來,村里的老老少少一直享用著這大山的饋贈,。
水好,,可取水困難,大概越是好的東西便越不容易得到,。令我們發(fā)怵和頭痛的是挑著重?fù)?dān)攀登800米高的陡坡,,那是需要強(qiáng)壯的身體和堅強(qiáng)的毅力,有韌性,,要一鼓作氣挑上來,。我在家里孩子們中年齡是最大的,挑水的重?fù)?dān)落在我的頭上,,我義不容辭也責(zé)無旁貸,。可要我像村里的壯年那樣挑著40公斤重的擔(dān)子上到塬面,,我年紀(jì)尚小缺乏鍛煉,,因此專門去山下打了一副半大的重量約25公斤的水桶,讓我也嘗試我的能力能否適應(yīng),。第一挑水行至半坡,,我已是上氣不接下氣,但我不能停下來,,一個是我的后面還有十幾個挑著比我重的擔(dān)子的村民,,我無法停下來,也不能停下來,。二是想停也沒地方放桶,,一放下來水就灑了,在那種情況下拼體力是我唯一的選擇,。行也得上,,不行也得上,最終我挑著水上來了。實在說,,那是當(dāng)時的情況把我逼上來的,,確實累。后來,,經(jīng)過多次上坡,,不用逼,我也上來了,。之后,,我也掌握了要領(lǐng),上坡慢慢悠,,上來了人還不至于太累,。挑水,有效地提升了我的耐力,。
據(jù)老人說,,80多年前一次山洪暴發(fā),這口井曾被淹過,,村里人費了好大勁才清洗干凈,,井水清澈如初,為防止此類事情重演,,村里在井邊筑了三米多高的石壩,,形成了現(xiàn)在的井的平臺。等于把井臺又加高了三米多,,確保了井的安全。聽說抗日時期,,曾有一支八路軍隊伍在此休整駐扎過,,吃的就是這口井的水。
六十年代,,縣里為解決山區(qū)農(nóng)民吃水難,,實施從山上引水下山的浩大工程,用粗陶管連接了幾十個村子將水引了下來,,同時為了便于觀察維修,,隔一公里設(shè)一處觀察井,在每個村的中心地帶修了水池,,這樣統(tǒng)一解決了我們那個塬面所有村子的吃水問題,。使之前異常艱難的吃水問題一下子變的唾手可得,讓村里所有擔(dān)負(fù)著挑水重任的男人們著實高興壞了,。于是,,我村熱鬧了多少年的這口老井頓時冷清下來。
在接下來的日子中,,我們村的人漸漸發(fā)現(xiàn),,山上的水不僅口感不好,,而且鍋里結(jié)垢越來越厚,山里的水屬硬水無疑,。于是村里重新啟用老井的呼聲漸高,,但問題也是難以解決的:提水設(shè)施均需重新購置,村里卻拿不出錢,,我家生活雖也困難,,但相比村民還是好些,我家主動承擔(dān)了其中最大開支購置井繩的義務(wù),。符合多數(shù)人利益的事情,,總有人站出來力挺,有大家的相助提水設(shè)施齊了,。事情經(jīng)過這一反復(fù),,人們似更加珍惜這口井,大多數(shù)人家都采用分類使用的辦法,,井水只做飲用水,,其它用水則使用山水。這樣,,全村都減少了下溝挑水的頻率,,女人們洗衣服時的歡笑聲也轉(zhuǎn)移到了村頭水池旁。前些年我回到山村,,下到井臺看了看這口井,,它依然一如既往地奉獻(xiàn)著清冽甘甜的水。陪伴著村民越過越好的生活,。
責(zé)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