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趁春風放風箏
何龍飛
“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是清代后期詩人高鼎《村居》中的佳句,,兒童放風箏的急切與童真可見一斑,。每當誦讀此詩后,我們便會浮想聯(lián)翩,,忙趁春風放風箏的情景次第呈現(xiàn),,恍如眼前。
還是在小時候的春天,,我和弟弟就聽說了風箏:幾根篾片,,十字形地綁在一起,粘好紙張,,系上長長的細線,,便成風箏了,。如果選用彩色紙,做成的風箏更為漂亮,,順著風跑動,,放線,風箏會飄飛起來,,老高老高的,,成美麗動人的風景……于是,我們盼望見到風箏,、甚至能放風箏的情愫油然而生,。遺憾的是:那時,飯都吃不飽,,衣都穿不暖,,大人們忙于解決溫飽問題,哪還有心思和資金去為孩子們做風箏乃至買風箏,。我家也不能例外,,我們只好暫擱放風箏的念頭。不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未停止過,。特別是父親洞悉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后,得知我們對風箏的憧憬與喜愛,,便到垃圾堆里撿回廢白紙,,用飯粒粘在一起,再去竹林里砍來竹子,,劃成篾片,用細線捆緊篾片和白紙,,系好長線,,一個簡單的“土風箏”就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嗬嗬!我們在壩子上手舞足蹈起來,,慶賀終于有了風箏,。“放風箏,,要講究技巧哦!”見我們躍躍欲試的模樣,,父親及時提醒,拿起風箏,,舉過頭頂,,小跑起來,放起長線,。在春風的助力下,,風箏放飛了,,像大大的紙飛機,像一只飛翔的白鳥,,亮堂父親及我們的雙眸,。
外出讀書了,我們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學(xué)習上,,不放風箏了,。即使春風吹來,看到別的孩子或大人在放風箏,,會頓生羨慕之情,,但總會克制住,只是想想曾經(jīng)放過風箏的時光聊以自慰,,然后投入到緊張的學(xué)習中,,以求早日走出大山,躍出農(nóng)門,,有所出息,。“幺兒,,也要懂得勞逸結(jié)合,,效果才會更好!”父親是個心細的人,就給我們講如此道理,。想想父親的話在理,,我們從學(xué)校回家后,,也會順著春風,,拿起父親做的“土風箏”予以放飛,放出美好心情,,飛出閑情逸致,,不快樂都不行。結(jié)果很靈驗,,休息好后的學(xué)習更有勁頭,,成效更為明顯?;诖?,能不感謝父親及風箏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父親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先后考上了中專、大專。
走上工作崗位后,,每逢春天,,就會看到越來越多五彩繽紛的風箏。心兒,、手心都會癢癢的,,是難免的事了。我們感受著春風拂面的歡愉,,買來艷麗或素雅的風箏,,手握軸線,一路小跑,,漸漸地放飛了風箏,。當風箏飄在空中,定格成靈動的景致時,,我們游刃有余地讓軸線松弛有度,,成就感越發(fā)濃烈,心靈越發(fā)愜意,。戀愛那陣兒,,還會與女友同時放飛風箏,看誰的飛得高,、穩(wěn),,看誰的笑聲更爽朗,看誰的笑容更燦爛,,其浪漫的氛圍就甭提了,,已然深深地銘刻進我們記憶的窗欞里。
也許是一直以來鐘愛風箏的緣故,,我們放風箏的情結(jié)越來越濃厚,。單位上舉辦梨花節(jié),我們作為策劃人,、組織者,,實施了“放風箏比賽”項目。轉(zhuǎn)眼間,,彩色風箏漫天飛舞,,歡呼聲此起彼伏,,那樣的風情,,那樣的韻味,那樣的歡心,,也就在我們的情理之中了;有了妻和兒女后,,利用春風,共同放飛風箏的事常有了,,溫馨和幸福紛至沓來,,能不令人感動嗎,。記得7年前的春天,我家三口還到深圳蓮花山公園里的草坪上放風箏,,有春風與暖陽相伴,,有歡聲與笑語相隨,有照片為證,,那才叫溫暖,、甜蜜呢!尤其是女兒受到我們的感染,回家后非要買風箏來放,,放膩了就把風箏帶回家妥善保管,,以備來年春天繼續(xù)放。在我們的眼里,,女兒成了“小小風箏迷”,。看到我們的愛好得以傳承,,我們深感后繼有人,,無比快慰;當回老家后再也看不到父親的“土風箏”或在城里目睹自己放的風箏斷了線、飛得無影無蹤或掉落地上損壞時,,我們會多愁善感起來,,情不自禁地把那些心情寫進心愛的日記里,算作對風箏永久的珍視和紀念,。好在,,風箏總會有的,總會飛的,,我們才又激動起來,,奔跑起來,放飛起來,。
不經(jīng)意間,,春風再度和煦地拂來,風箏再度粉墨登場,,激情已經(jīng)四溢,,興致已經(jīng)勃勃,我們還等什么呢?!趕忙去放飛風箏,、重溫舊夢,、回味愛戀吧!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