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世代傳承
趙國興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失時機地講好黨的故事。
我是一個有著三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兒子,、兒媳都在部隊工作,兒子已是一名預備黨員,,兒媳也寫了入黨申請書,,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渴望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和他們相聚的日子里,一有機會我就給他們講黨史,、說家史,。
今年五一,兒子一家回臨汾探親,,我借此機會帶他們回到西山故鄉(xiāng);一是看看近年來鄉(xiāng)村振興政策帶來的巨大變化,,二是回到古村家族舊址,給他們講述黨領導人民從弱到強,、從貧窮走向富裕的艱難歷程,。
站在山洼里荒涼的童年故居窯洞前,家族過去的情景一幕幕浮現(xiàn)在腦海,,我給兒子,、兒媳講述了家史。
一百年前,,這里是一座四合院,,院子里生活著我的老太爺和爺爺們,他們靠天吃飯,日子過得極為艱辛,。那時國無寧日,,匪患橫行,民不聊生,,一家人就這樣在黑暗中為生存而勞作,。那時,山村百姓并不知道在千里之外上海的一座居民小樓誕生了一個新的組織,,它將率領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謀求民族獨立與富強,,這就是中國共產黨。
八十多年前,,太爺一人繼承了父輩弟兄三人的光景,,加上太爺勤儉持家,糧食有了剩余,,日子逐漸富裕起來,。那時,日寇侵略者的鐵蹄踏遍了半個中國,,百姓生靈涂炭,。太爺帶領家人把多余的糧食儲藏在半山腰一個窯洞里封存起來,防止日本人和國民黨反動派掠奪和侵擾,。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地方抗日民主政府來到村子里宣傳抗日精神,,祖輩們把余糧拿出來捐獻給人民軍隊,希望早一天解放全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實行新的土地政策。太爺認可和接受黨的領導,,教育后人要識大體顧大局,,聽黨話,跟黨走,。他說沒有強大的國家做靠山,,一家人再好也不算好。太爺去世后,,爺爺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把父親培養(yǎng)成為國家干部,,把一生奉獻給了黨的教育事業(yè)。
四十年前,,在父親的鼓勵下,,我走進學校大門,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迎來了陽光明媚的春天,。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接受的是黨的教育,,生活在黨的溫暖懷抱里,,一心熱愛共產黨,決心刻苦學習,,將來也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的事業(yè)奮斗終身。沐浴著黨的關懷和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我考上了大學,,畢業(yè)后走上了工作崗位。
三十年前,,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三十年來,,我以身作則,,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教書育人,始終以黨員的標準從嚴要求自己,,獲得臨汾市“黨員標兵”的光榮稱號,。在我的影響下,弟弟和侄女也先后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色基因得以傳承,。
聽了我的講述,孩子們了解了共產黨領導下家族的變遷,。我們輾轉步入新村,,看到一座座現(xiàn)代化的院落在樹蔭下若隱若現(xiàn),自來水,、柏油路,、小汽車、網(wǎng)絡通信無處不在,,一派美麗鄉(xiāng)村的景色盡收眼底。與過去相比,,展現(xiàn)出黨領導下的百年巨變,,從這個縮影看到了我黨在百年歷程中敢于斗爭、勇于擔當,,執(zhí)政為民,、立黨為公的博大胸懷。我們一定要把這來之不易的紅色基因世代傳承下去,,堅守初心使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