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奉獻
□ 仇振芳
又是一年仲夏,,這段時間天氣特別熱。以前這個時節(jié),,農(nóng)民全家出動或到田間或到碾麥場,,這正是“龍口奪食”的農(nóng)忙時候?,F(xiàn)如今大面積用上了收割機,幾畝地一會兒時間全部解決,,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chǎn)率,,有的農(nóng)戶為了省事直接將收下的麥粒寄放到面粉廠,用時到面粉廠取面即可,,機械化派上了大用場,。
回到家中,沏上一杯茉莉花茶,,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喝上一口茶心曠神怡,焦渴全無,。但還是感覺有些熱,,于是找來母親做的手工品——紙扇子,隨手搖動,,涼風徐徐,,別有一番情趣:小院、門庭,、小方桌,、小木凳、茶壺,、茶杯,,熟悉的鄰居,熟悉的農(nóng)具……在以前,每逢“七一”前后,,農(nóng)民就忙著晾曬麥粒,準備向國家交售“愛國糧”,,向黨的生日獻禮?,F(xiàn)如今國家還給農(nóng)民發(fā)放糧農(nóng)補貼,真是要感謝黨和政府,,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家四世同堂,父母雙親都年過九旬,,生活還能自理,,兒孫賢孝,享受著天倫之樂,。
母親張金梅自幼心靈手巧,紡線織布,、裁剪衣服,、扎花繡葉,、搟面蒸饃做菜都是一把好手,,地里農(nóng)活也樣樣嫻熟。母親雖然沒有上過學(xué),,但對兒孫的名字,、山西省襄汾縣這些字還是能看懂的,,包括常用藥瓶上的大字她也略知一二,,我們做兒女的一般都不會“騙”她,怕她識破挨批,。媽媽一生勤儉節(jié)約,,持家從不浪費,,以至于廢舊的牛奶盒,、月餅盒、包裝紙盒,、竹子片,、線繩等她都充分利用做成收納盒、紙扇子,、繡球等,。
從2012年到2022年10年之間,母親在夏季做的紙扇子就有100多把,贈予親戚,、鄰居,、朋友以作紀念。每當天氣炎熱之時,,親友們都會找出這紙扇子搖動起來,。前幾天我去看望姨姨和姨父時,他們就正在使用母親做的扇子,,說用空調(diào)太涼,,不如扇子扇的風舒服,我的鄰居也在門口拿著母親做的扇子乘涼,。變廢為寶,,是上個世紀老人們勤儉持家的光榮傳統(tǒng),母親憑著自己的揣摩和實踐,,由粗糙到精細,,不斷上檔升級,以至于我同村在臨汾工作的占山哥調(diào)侃地說,,嬸子做的扇子,,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賣了。
母親利用閑暇之余,,細心地選材,,精心地裁剪、縫糊,、晾曬等,,父親幫忙擰繩、破竹片,,甘當配角,,兩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每把扇子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于是乎,每每親友去看望他們時都會得到一把扇子,,這有一種“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覺。當親友們高興地接受或鄰居們索要扇子時,,母親都樂此不疲,,很是高興,。
扇子上的一針一線,,無不充滿著母親對生活的熱愛,。我的父母很平凡,但他們有一顆為人民服務(wù)的心,,常常助人為樂,,不圖回報。他們培養(yǎng)的兒女都是共產(chǎn)黨員,,為社會建設(shè)奉獻著光和熱,,他們也都是平凡的奉獻者,生活在這和諧美麗的時代我們感到很幸福,,這要感謝共產(chǎn)黨,感謝這偉大的時代,,愿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