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情懷
□ 喬麗萍
時光如梭,,一晃五十多年過去了,,歲月已然青春年少變?nèi)A發(fā)。每每提及我的母校解放路小學,,總有一種難以抑制的激動,。是甜?是苦?是澀?我無法用一個精準的詞來詮釋它。其實,,人生過程中的每一步,,無論是快樂與苦澀,成功或失敗,,都是你的財富積累,。只要你經(jīng)歷過,就有故事,。
解放路小學是我一家三代人讀過書的地方,。我和我的丈夫、我的女兒,、我的外孫女,。
我是1966年入學,小學五年制,,1971年畢業(yè),。那時校園里有十二排平房教室,中間一條道路,,東西各六排,,二十四個班級。教室兩旁種著整齊的白楊樹,,綠色把校園點綴得生機盎然,。校園內(nèi)有三個用磚頭水泥砌成的乒乓球臺子和一個操場附帶籃球場。學校的圍墻是用黃土夯起來的,。那時候的校園,,我感覺比現(xiàn)在大,很寬闊,。
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上小學時,每天要背誦《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這三篇文章 當時我們叫它老三篇,。正是這三篇文章,,奠定了我日后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記得我上小學四年級時,,我參加過學校的小人防工程建設。所謂小人防工程,,就是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在學校挖地道,,也叫防空洞。直到現(xiàn)在,,閉上眼睛,,當時的勞作畫面還在眼前。吃苦耐勞這個詞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領會的,,讓我終身受益,。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八個樣板戲也是學校必不可少的活動,,喜歡或不喜歡文藝的同學,都在唱其中的選段,,比如《紅燈記》里的李鐵梅《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李玉和《謝謝媽》,《智取威虎山》里的小常寶《八年前》,,楊子榮的《打虎上山》以及舞劇白毛女的《北風吹》《窗花舞》,、舞劇《萬泉河》等。
母校歷經(jīng)了百年滄桑歲月,。如今,,舊貌換新顏。干凈的校園,,全新的教學理念,,意氣風發(fā)的教師隊伍,上下一心,、爭創(chuàng)一流,。看著今天風清氣正的母校,,看著孩子們安心讀書的樣子,,我很高興,也很欣慰,。是啊,,學校是知識的殿堂,也是培養(yǎng)孩子們懂得誠實,、善良,、感恩,勤奮的地方。這不正是我的母校教書育人的初心嗎?我愿每個孩子能帶著誠實,、善良,、感恩的種子,走出校門,,走向社會,。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