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忠延
楊篤編修《山西通志》
在這關(guān)鍵時刻,,楊篤挺身而出,,挑起了重擔(dān),。他認為,,倘志書不成,,三晉文獻因我而斬,,罪不更大乎,?他讓兒子楊之培,、外甥閻干達檢校書冊,,自己揮筆纂寫,,酷暑寒冬從不停歇。竟然寫得手指腫脹,,指甲脫落,,歷經(jīng)六千多個日日夜夜終于完成了這部通志。此情此景,,正如他筆下的詩句:滿屋圖書橫古墨,,虛堂神鬼伴孤燈。
楊篤嘔心瀝血,,伏案勞作,,積勞成疾,擱筆不久便與世長辭了,??墒撬麉s留下了一部十分寶貴的志書。
《山西通志》共184卷,,經(jīng)楊篤親自纂寫的就有172卷,。該書體例謹嚴,考核精詳,,文筆簡括,,取舍得當(dāng),在同代通志中首屈一指,,受到張之洞,、梁啟超等人的高度贊譽,。楊篤雖然僅活了60歲,但是,,他留下的《山西通志》卻流傳千古,。
在編修志書的過程中,楊篤積累了經(jīng)驗,,形成了一整套理論:首先,,他指出方志內(nèi)容、體例的發(fā)展,,至宋代方臻于完備,。主張方志即是記載除地域之外,應(yīng)兼采詩文,,并詳人物,。其次,楊篤認為地方志即是地方史,,方志體例應(yīng)效史體,,在《長治縣志》之例言中,他具體闡釋了地方志宜分圖,、表,、志、傳,、記五體,。其三,楊篤主張應(yīng)重視地方志的真實性與實用性,,凡征引古籍,必注所出,,有所辯證,,需加案語,以示征信”,,摹繪景物,,界面樓臺,無關(guān)實證者悉不登”,。其四,,在“藝文”編寫方面,楊篤主張采用范成大《吳郡志》之例,,推載書目,,不錄詩文,書目下或錄,,或跋,,或鉤玄提要……這些理論對于當(dāng)今修志也有指導(dǎo)意義,。
楊篤是一位全才,除精于修志外,,他還通訓(xùn)詁,、精說文、好史學(xué),,善作詩,、工書法,并對琢硯,、治印,、彈琴、制箋,、算術(shù),、地理也有深入研究。他多寫七言詩,,以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寫出不少為民請命的好詩。
責(zé)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