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治國平天下,,應由孝親始;人無德不立,,村無孝不興,。襄汾縣襄陵鎮(zhèn)井頭村崇尚德孝治村,,致力于鄉(xiāng)風文明建設,,立德崇善,、重德崇孝蔚然成風,。
據(jù)井頭村黨支部書記邢敏敏介紹,,在積極推廣德孝文化的襄汾縣傳統(tǒng)文化傳人武永賢的影響下,,井頭村于今年4月成立了德孝社,在村委會布置了專門的辦公室,、活動室,,布放了《弟子規(guī)》《孝敬篇》等傳揚德孝文化的村民素質教育叢書供村民免費傳閱,在村里涂刷了“以德修身,、以德行政,、以德服眾”“做人講信譽、處世能立身”“家有賢婦如太陽,、全家大小喜洋洋”……墻體標語,,還為家家戶戶制作了以德孝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大門對聯(lián),并邀請文化學者來村里講課,旨在組織村民學習德孝文化,,用孝道文化,、傳統(tǒng)文化教化村民孝敬老人,讓更多的人接受傳統(tǒng)經典文化的熏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村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促使社會風氣越來越好,以此推動文明建設及經濟發(fā)展,。
德孝社成立不久,,井頭村開展了孝老敬親活動,表彰了一個好家庭和幾個好妯娌,、好妻子,,把他們照片上墻,在村里影響很大,。后來,,村里的志愿者從四五個增加到30多個,其中有兩位84歲的老人早上6點就起來打掃衛(wèi)生;原來只有幾位七八十歲的老人來聽課,,現(xiàn)在前來學習的四五十歲的人逐漸增加到100多人,,崇德尚孝在井頭村漸成風氣。
為推動德孝文化在村里深入人心,,前不久該村舉辦的首屆唐槐文化旅游節(jié)期間,,村“兩委”班子又表彰了一個好孝子、一個好家庭,、四個好妯娌,、兩位好妻子及一位優(yōu)秀志愿者,并將他們的名字及照片貼在村委會大門口的榮譽榜上,,激勵全村人以德為先,、以孝為本謀發(fā)展。
受表彰者中,,84歲的張林生年齡最長,,“他為村里義務掃地好幾年,年年給村里貼對聯(lián);每次村里唱戲,,他都主動打掃衛(wèi)生,,每場戲之后都會把偌大的場子打掃得干干凈凈,為村里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本^村德孝社主任韓東民熱情地介紹說:“張林生曾當過多年村干部,,一直把村里的榮譽看得很重?!睆埩稚f:“我這么做是為了報答黨的恩情,,沒有黨,就沒有咱現(xiàn)在的好生活,。我們熱愛祖國,、熱愛黨,說具體點就是熱愛腳下這塊土地,,把自己的活干好,。我生長在井頭,就要熱愛井頭,,所以我愿意為村里盡微薄之力,,總覺得干得不夠?!边@位1966年就加入黨組織的老黨員在村里有口皆碑,。
“他家里不僅僅他一個人德行好,孩子們也都熱心集體事務,?!钡滦⑸绺敝魅螚畎擦颊f:“今年5月份,德孝社第一次搞孝老敬親活動,,他的孩子們捐款捐物三四千元,,用以發(fā)給村里70歲以上的母親,在村里廣受好評,?!?/p>
“張寶寶這次被評為孝子,,眾人也是心服口服,。”今年58歲的張寶寶21歲時入贅張家,,37年來一直與兩位老人生活在一起,,從來沒有分家,對兩位老人照顧周到,,孝敬有加,。“我們一直就像親生的一樣,,從來沒有覺得心里有距離,。”張寶寶不僅對自家的老人好,,對村里人也非常熱心,,“誰家電燈不亮了,、水管漏水了、車子騎不動了……他隨叫隨到,,他的后備廂就是百寶箱,、工具箱,看,,這會他的鑰匙鏈上還掛著一把鉗子,。”
“要不是她,,這個家早散了,。”69歲的賈連家對妻子盧娥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賈連家原是大隊電工,,1974年一次作業(yè)時因腳鉤打滑從電桿上掉下來不幸截癱,當時大女兒年僅2歲多,,有的人勸盧娥趁著年輕離開他,,可是,看著有精神病的婆婆,、腿腳行動不便的公公和年幼的女兒,,盧娥覺得自己怎么也不能離開,“結婚時他好好的,,不能看人遭了難就走,。”盧娥安慰著痛苦的丈夫,,毅然扛起生活的重擔,,這一留就留了一輩子,而今,,已經66歲的盧娥竟然還能抱著丈夫上下輪椅,。他們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陪伴也成了村里人爭相傳頌的佳話,。
接連兩次表彰之后,,村里有些人坐不住了:“今后也要多學學德孝知識,爭取進到榮譽榜,,這樣臉上更有光彩,,孩子也能說個好媳婦?!边€有的人說:“以前只想著過段時間給父母些錢讓他們衣食無憂就可以了,,學了德孝知識才明白,老人們需要的不僅是物質,,讓他們心情愉快更重要,,以后一定多陪伴父母,,多孝順父母,給孩子們做個好榜樣,?!贝迕駛兤毡榉从常皩W了德孝文化后,,不僅家里氣氛好了,,鄰里之間更和諧了,大家都懂得了互相理解,、互相謙讓,,相互尊敬?!?/p>
井頭村因為皇封得名,,村內唐槐是當年秦王系馬飲水處,村人先祖多為當年秦王營中留守的老弱兵丁,,歷代賢士多有來訪者,,文人雅士所做對聯(lián)“井嵌平陽地受皇封地肥水美德蔽三百戶,頭頂堯舜天順天意天藍水綠富蔭五千年”是皇封井頭的佐證,。秦王李世民登基后,,大唐江山穩(wěn)固、百姓安居樂業(yè),。李世民為了感恩忠心耿耿的井頭村留守兵丁,,撥付庫銀,在村子不同方向分別為他們建了關帝廟,、龍王廟,、東岳廟,并各附配一個戲臺,,如今,,有的建筑已經遺跡尚存,是村里自古就有德孝之風的歷史遺存,。
文化與歷史在這里碰撞,,村綱與古井在這里交融。井頭村的德孝文化推行為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增添了濃重的亮色,,帶給大家更多的啟發(fā)。
記者 韓曉芳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