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氣長存 豐碑不朽
臨汾新聞網(wǎng)訊(記者王隰斌)4月23日,,風和日麗,,翠綠的垂柳隨風搖曳,還沒有走進陳家莊就聽到喧天鑼鼓聲,,有村民拉著“陳家莊老區(qū)”的橫幅站在道路兩旁,,歡迎當年晉冀魯豫軍區(qū)八縱24旅的老兵及老兵的后代,。高聳的稷麓英烈紀念塔屹立在村子中央廣場,雕刻著“河東西柏坡”字樣的巨石在翠綠叢中格外醒目,。這一天,,在聞喜縣陳家莊的歷史上,留下了色彩濃重的一筆,。
當太陽從地平線躍起時,,聞喜中學的近千名學生,為感受傳統(tǒng)愛國主義教育,、體驗老前輩生活,,徒步15余公里,早早地來到了陳家莊,。許多志愿者也在陳家莊等候老兵的到來,。
“70年前,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和安排,,在當年晉南專署,、太岳三分區(qū)所在地陳家莊,,將太岳二分區(qū)警衛(wèi)四團(其前身是洪洞抗日游擊大隊和臨汾抗日游擊大隊)、太岳三分區(qū)56團(其前身有山西新軍212旅,、213旅將士,,212旅將士在浮山佛廟嶺曾經(jīng)遭受數(shù)倍于我軍的日本侵略者的偷襲)和太岳四分區(qū)的獨立二團合并,成立了晉冀魯豫軍區(qū)八縱24旅,?!痹谇巴惣仪f的路上,對英雄部隊歷史頗有研究的幾位老兵后代介紹,。
1949年太原解放后,,中國人民解放軍整編,晉冀魯豫軍區(qū)八縱24旅整編為第18兵團第60軍第180師,。當天的活動是該部隊老兵后代聯(lián)誼會自發(fā)組織的,,得到了當?shù)乜h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市87歲的老兵董木祥也來到了陳家莊,,董老見到當年一個營的老戰(zhàn)友、87歲的聞喜籍老兵王官虎,。兩位老人喜極而泣,,坐在一起聊得還是當年挺進大西南、崇州剿匪及抗美援朝的往事,。他們更關心的是能在有生之年多見幾次面,。隨后兩人代表老兵向英烈紀念塔敬獻了花藍,并行三鞠躬禮,。
在當天的紀念活動中,,85歲老兵郭連彬是專程從安徽合肥趕來的。郭老是浮山西韓村人,,在二戰(zhàn)運城時參軍,。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先輩們浴血奮戰(zhàn),,同仇敵愾,,從沁源、安澤到洪洞,、浮山,、臨汾、翼城,、夏縣、運城,、聞喜,、永濟,、三門峽、靈寶,,馳騁晉豫,。”在解放臨汾戰(zhàn)役中犧牲的王墉烈士之子王晉南說,,陳家莊是八縱24旅的發(fā)源地,,這支部隊最早可以追溯到山西新軍212旅、213旅,,115師游擊支隊一大隊,,1937年創(chuàng)建于運城稷王山,是貫穿晉南抗日戰(zhàn)爭的主力,,于1940年在沁源與386旅,、山西決死一旅并入八路軍序列。該部隊在解放戰(zhàn)爭中迅猛成長,,發(fā)展壯大,。
今年是解放運城70周年,也是晉冀魯豫軍區(qū)八縱24旅(180師)成立70周年,,當年父輩們從陳家莊出發(fā),,他們義無返顧地三打運城、攻克臨汾,、鏖戰(zhàn)晉中,、血戰(zhàn)太原,解放山西全境,。
“今天在這里,,老兵后代與健在老兵、社會各界共聚一堂,,重溫歷史,,追憶先輩,緬懷英烈,。我們向英雄的父輩致敬,,向愛戴這支部隊的父老鄉(xiāng)親祝福?!蓖鯐x南高聲說道,,陳家莊的父老鄉(xiāng)親看著我長大,這里的羊奶養(yǎng)育了我,?!标惣仪f88歲的耄耋老人趙家集告訴記者,他見過王墉旅長和他的兒子,,他們是從夏縣來到陳家莊的,,當時王晉南的母親沒有奶,,孩子吃的就是羊奶,王晉南在兩歲多時離開陳家莊,,王墉旅長犧牲的消息是晉南專署搬走后大家才知道的,。
此外,老兵后代向陳家莊紀念館捐贈了革命文物和書籍,。王晉南將父親擔任軍調(diào)處處長時的公文包等文物捐了出來,,其中最為珍貴的是紀念“四·八”烈士文集和1946年8月1日由晉冀魯豫軍區(qū)政治部出版的《人民》雜志和一些照片。
原538副團長老紅軍文榮德的兒子文國林將自己珍藏的絕版《中國人民解放軍英模辭典》捐給了紀念館,。陳家莊紀念館給捐獻者頒發(fā)了證書,。
又訊 得知原八縱24旅的老兵及老兵后代在聞喜陳家莊舉行紀念活動并捐獻革命文物的消息后,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和呂梁市政協(xié)的工作人員也欣然前往,。
攻克臨汾的勁旅八縱24旅70團(原三營營長)杜崗的兒子杜建虹拿著一包資料走上講臺,。“這可是我們家的傳家寶,,經(jīng)過兄弟姐妹商量,,決定將父母生前的物品捐獻給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這是父母生前的愿望,,我們兒女們替父母了卻這樁心愿,。”他展示了伴隨父親南征北戰(zhàn)的軍毯,、母親的功勞證,;父親的志愿軍棉帽、朝鮮停戰(zhàn)談判上有關戰(zhàn)俘問題的文件匯編等文物,。
杜建虹介紹這些物品時潸然淚下,,他的兄弟姐妹看到此狀相擁哭泣。片刻,,杜建虹抹去眼淚,,默默地戴上父親的志愿軍棉帽,向在場的人們行了一個莊重的軍禮,。
丹東紀念館的負責人當即表示,,他們一定會像老兵后代那樣珍惜這些物品,弘揚抗美援朝精神,,激勵后人成長,。
經(jīng)了解,杜建虹的父親杜崗入朝時是志愿軍60軍180師538團參謀長(原八縱24旅70團),。他1922年11月5日出生于山西省萬榮解店七莊村,,1944年進入抗大中條山大隊學習后分配到臨汾武工隊任隊長,后任洪洞獨立團八連連長,、太岳軍區(qū)警衛(wèi)四團三營副營長,。
1951年3月22日,,杜崗率538團三營投入抗美援朝第五次戰(zhàn)役,三營無后座力炮連用九發(fā)炮彈消滅了十輛美軍坦克,,成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之后,,為掩護三兵團和六十軍部機關撤退及八千名傷員轉移,,因頭部、腿部受傷被俘,。在戰(zhàn)俘營長達兩年零四個月時間里,,杜崗是地下黨組織主要領導,與其他同志一起并帶領六千多名戰(zhàn)俘回歸祖國,。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