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堯都西北天壽山下有一鄉(xiāng)鎮(zhèn)叫魏村,,因其危巖上有對深至尺余的神仙腳印,,加上此鎮(zhèn)地貌又酷似赤足,,好事者便戲稱其“仙足古鎮(zhèn)”,。多少年來,仙足印證了山下百姓踏石留痕,、強村富民的實干創(chuàng)業(yè)精神,,也為當?shù)亓粝铝藙e樣風光。
“羊城”有寶
古鎮(zhèn)第一村是羊舍,,縣志載其明清時期稱羊城里,。老人傳言,,晉國羊舌氏叔向曾領兵駐扎在羊舍一帶,看來,,這里還應該是晉國文化的余脈,。
可惜,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內除有座沒帽的玄帝樓和瀕臨坍塌的關公廟,、明代戲臺外,,其他傳說中的佛廟,、社壇、紫禁城,、舍利塔,、文昌閣、造紙坊,、千手觀音,,乃至新石器時代遺址,或化為一堆瓦礫,,或深埋民居之下,。黃土高坡,一墚兩溝,,美名之下其實難符,。原本輝煌一時的羊城,掛在人們口頭上的依舊是焦苦羊舍,。
2003 年,,輟學回村摸爬滾打十幾年的李連鎖,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他常說此生不怕苦、不怕累,,可偏偏有個別光景過不下樣子的人夜間常去玄帝樓,、關帝廟焚香求愿。艱苦的環(huán)境,,窮苦的日子,,致使一些人集體觀念淡薄,理想信念扭曲,。這一屆村兩委班子決議用文化興村的事實證明要過好日子,,迷信要不得,要靠自己,,要靠黨,。
窮則思變,,時過境遷。2012年,,巍巍玄帝樓拔地而起,,竣工慶典成了羊舍金秋文化節(jié)的狂歡招商日。一座樓,,使人視野開闊,、心靈凈化;一座樓,與村增光,、與民添福,,難怪群眾夸其為萬福樓。
之后應群眾要求,,當關公廟搶修倡議再次擺上案頭時,,李連鎖家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磨難,先是愛人患腦瘤,,三次住院英年早逝;此后本人也積勞成疾雙眼模糊,,嘴眼痙攣住院動了手術。當時兒女還沒成家,,八旬老母體弱臥床,,一日三餐得自己動手,李連鎖欲哭無淚,,幾乎一夜白頭,。
顧家還是謀公?村“兩學一做”的黨課開在了村支書的病床上。大家認為,,如果說玄帝樓撕裂了封建迷信的虛幻愚昧光環(huán),,那么搶修關公廟則是進一步引導村民弘揚傳統(tǒng)道德的修身齊家之寶。人是要有點精神的,,在創(chuàng)建古鎮(zhèn)文化旅游事業(yè)的今天,,關公廟要修;先把關老爺忠義誠信的美德樹起來,進而講好中國故事,。精神文明功能的釋放,,可以化為羊舍扶貧創(chuàng)業(yè)的正能量。
2017年金秋,,在社會各界仁人志士的通力合作下,,羊舍修復關公廟工程啟動。李連鎖說: “有生之年一定要為民多辦幾件實事!”當下帶頭捐款3萬元,。這也是他幾年來為村里打井,、修路、興學,、建廠等公益事業(yè)的第五次慷慨解囊,。平水羊城,、雛鳳凌空,隨著廟前羊城廣場的拓寬,,家家謀劃“農家樂”,,文化旅游將成為羊舍古村振興的主旋律。
老廟有戲
老廟在魏村,,俗稱三王廟,。三王者,牛王,、馬王,、藥王也。牛耕田,,田糧足;馬戍邊,,邊關安;藥治病,病康復,,舊社會生產力落后,若能成全上述夙愿,,在百姓看來簡直就是盛世小康,。炎帝神農氏以牛為圖騰,多少年來,,人們來牛王廟頂禮膜拜,,唱的就是農耕文化大戲。
說牛王廟不能不提元代戲臺,。1986年第二次全國戲曲學術研討會在臨汾召開,,牛王廟戲臺吸引了國內外上百家單位的專家學者來魏村考查。1996年國務院將其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牛王廟會也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政府撥專款修繕了廟內文物,,并增添了防火,、防盜設備,牛王廟煥然一新,。
牛王廟自建廟至今,,流傳著“亳州封侯、飛覃選址,、汗牛夜運,、老槐測天、山棚奇觀,、砸耳啞鐘,、鞭打春牛,、元碑蒙難、舍家保廟,、雷公禁雨”十大傳奇,。2008年村委會組織編寫的堯都三晉文化研究會叢書《堯都平陽古村落——魏村》的發(fā)行交流,更使魏村聞名遐邇,。多少年來,,元代戲臺唱紅了三晉,牛王廟滋潤了古鎮(zhèn),。
20世紀60年代,,為發(fā)展經(jīng)濟,這里興工建廠,,洗煤燒焦,、挖礦煉鐵,最終升格為鋼鐵企業(yè),。由于當年環(huán)保觀念以及技術設備沒到位,,人多了、車多了,、水黑了,、空氣臟了,一直到廠子破產下馬,,魏村周邊10平方公里內,,小煤礦、小水泥,、小磚廠,、小石場,星羅棋布,。廠內廠外礦渣堆積如山,,雜草叢生、蚊蠅撲面,。廠子破產,,職工分流遠走高飛,留給守土百姓的只有影響健康的環(huán)境,。
2006年,,出身寒門的青年張曉明出任村委會主任。他也承包過水泥廠,,雖然壯大了集體經(jīng)濟,,也深知急功近利帶來的環(huán)保弊端。古鎮(zhèn)再好,礙于環(huán)境短板,,既吸引不來客商,,從長遠看恐怕也安不下村民守土之心,老廟也只能唱“空城計”,。
2015年,,張曉明兼任了村黨支部書記,在鎮(zhèn)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打響了一場從求生存到求生態(tài)、盼溫飽到盼環(huán)保的鄉(xiāng)村文明攻堅戰(zhàn),。黨員議事會上制定規(guī)劃,,群眾代表建言獻策。此后,,社會名流出動機械設備,,群眾積極投工投料。垃圾雜物集中深埋,,礦渣焦坑碾實攤平,,上覆沃土,植樹造林,。自老廟向東延伸百米接新開公園,,往南連商品街至村中商貿中心。新修的南峪西坡大道,,貫穿農林沃野,配有下水道且拓寬,、硬化,、美化成一環(huán)。鎮(zhèn)內沿街店鋪繁榮,、花木蔥蘢,,每日黎明保潔員清掃、垃圾車環(huán)繞,,加上從臨汾開來的首班電動公交,,與廟前廣場晨練音響一起,構成了新時代堯鄉(xiāng)古鎮(zhèn)的晨聲,。有趕集客商點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里人干得好!”
生態(tài)美引來了文明興。移風易俗,,風清氣正,,環(huán)境好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在改變,每年廟會及春節(jié)鬧紅火的文藝節(jié)目變得時尚多彩了,。在樊海燕,、張根龍,、樊辛明等鄉(xiāng)賢表率的倡導下,村里養(yǎng)老,、敬老,、孝老的風尚變濃了,立德樹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家國情懷變高了,。
整治環(huán)境的戰(zhàn)役告捷,,生態(tài)美、百姓安,,人人臉上洋溢出美滿幸福的笑容,。
南頂有景
頂是山的俗稱,天壽山與洪洞青龍山隔澗相望,,戲稱“中武當”,,古時為平陽朝山的道教圣地。登上山頂,,環(huán)顧四野,,層巒疊翠,溝深林茂,,一步一景,。
先說頂巔“世尊院”,始建東漢初年,,唐時因山高氣爽,,亦名清涼寺。世尊院坐西面東,,一進四院,,依次為鐘鼓樓、玄帝閣,、祖師堂,、玉柩宮,儒道佛同存,,香火鼎盛,。大院南北各券連體磚窯;底層依山砌窯,蜂房蚊穴,,暗道貫穿,,煞費苦心。鎮(zhèn)院之寶當數(shù)妙峰銅殿,,飛檐明柱,,透雕窗欞,堪稱工藝珍品。出得山門俯瞰平陽,,沃野染碧,、汾水飄帶,阡陌縱橫,、村寨棋布,,真?zhèn)€一軸民俗風情水墨畫。
世尊院桂殿蘭宮,,櫛比鱗次,,氣勢恢宏,風光無限,,歷代為平陽游覽勝地,。每年三月三、九月九春秋兩季廟會,,遠近商販蜂擁而至,,踏青朝山香客人聲鼎沸??上?,1939年4月22日,此錦繡河山被日寇付之一炬,。目前,,世尊院頹垣斷壁兀立山頭,院內僅留殘碑百幢,,只有山門石獅怒目揚鬃,,訴說著“鎮(zhèn)山之王、死而不朽”的民族精神,。
天壽山周圍青山綠水處處是景,,現(xiàn)簡略介紹小峪寺與滴水巖兩處。小峪寺景區(qū)在世尊院南三華里,,沿途老牛灣、紅葉溝,、麻茹萍,、一線天,最后至小峪寺,。這里集密林,、草茵、巉巖,、古剎為一體,,最美不過色彩斑斕之中秋。
世尊院北坡之后為滴水巖景區(qū),沿坡穿林,,海眼泉,、石雞池、水簾洞,、臥佛潭,、望鄉(xiāng)臺,以水養(yǎng)景,、生態(tài)宜人,。另外,臨澗舍身崖是平陽三大話本傳奇之一——《安青山舍身孝母》的故事發(fā)源地,。
春踏青,、夏乘涼、秋品果,、冬賞雪,,天壽山四季有景各具特色。加上春之舒肝和胃的霖瓣芽,,夏之敗火消食的山韭菜,,秋冬益氣健脾的小蒜和石茶等山味養(yǎng)生佳肴,如果說世尊院毀了天壽山往日的風光,,那么周圍景區(qū)仍蘊含著原始生態(tài)的脈脈靈氣和蓄勢待發(fā)的勃勃生機,。
近年來,許多仁人志士為之奔走求助,,呼吁社會投資開發(fā)天壽山景區(qū),。2017年,是實現(xiàn)魏村鎮(zhèn)黨委政府“厚植文化優(yōu)勢 打造旅游古鎮(zhèn)”目標的攻堅年,,當年硬化美化了環(huán)鎮(zhèn)及盤山公路;山門外神仙腳印處新建了天壽山?jīng)鐾?。環(huán)鎮(zhèn)沿途梁家莊的藥用牡丹、車輻村的瓜果采擷,、羊舍莊的糧倉垂釣等農家樂觀光項目也在火熱建設中,。如今,魏村古鎮(zhèn)圍繞“羊舍,、魏村,、天壽山”的一日游,正日漸熱鬧起來,,和諧美麗的仙足古鎮(zhèn)迎來了新時代,。(德溪 樊巖)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