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復(992-1057年),,字明復,號富春,晉州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北宋理學家,、教育家。
孫復幼年家貧,,父早亡,,但力學不輟,飽讀六經,,貫穿義理,。但四舉開封府進士,均于科場失利,,未能任官,。32歲后退居泰山,專心于講學授徒近20年,,雖貧窮不堪,,又得不到權要資助,但孫復不以生計為意,,安貧樂道,,仍聚書滿室,與群弟子講求儒道,,樂之不疲,。其門下多出賢良之士,如石介,、文彥博,、范純仁等,皆一時精英,,大有作為,。人稱“泰山先生”,又與胡瑗,、石介,,人稱“宋初三先生”。
在經學方面,,孫復撰有《易說》,,早佚。孫復經學為學界所重的是其《春秋》學,,今存有《春秋尊王發(fā)微》十二卷,。對此史家還評價道:“以后來說《春秋》者,深文鍛煉之學,,大抵用此書為根柢,?!笨梢姡瑢O復不僅為理學體系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基本的思想內容,,同時還為進一步完善這個理論,,提供了一個方法論。理學是中國古代最發(fā)達的理論形態(tài),,孫復是這個理論形態(tài)的先驅者,其作用與影響是很明顯的,,在古代思想史與理學發(fā)展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故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曾有“不敢忘”之語。
慶歷二年(1042年),,范仲淹在朝實行新政,,與富弼等推薦孫復,,詔命之為國事監(jiān)直講,,從此孫復踏入仕途,,宋仁宗對之多為禮敬。后因事遭貶,。到至和三年(1056年)乃被薦復官,,后遷殿中丞。嘉佑二年(1057年)卒于家,。宋仁宗賜錢治喪,,歐陽修為之撰墓志銘。
這正是:安貧樂道講義理,,“泰山先生”名遠揚;不為曲說以亂經,,八方才俊聚滿堂。 錫剛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