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如一匹駿馬朝西一路狂奔,,身后帶起太行五百里茫茫蒼蒼的余脈,,在翼城縣域的中部被猛地勒住馬頭,,一聲嘶鳴,,昂首挺立起來,,聚成了一道山,。山體如一只大鵬盡舒長翼騰空欲飛,,那雄姿,,那靈動,,令人震撼之余,,崇敬有加,,頂禮膜拜。
這山,,叫翔山,,古時也稱翔翱山,一聽就是一座會飛的山,,動感十足,。我不知道這山取名于何時,更不知道是古代哪位賢人方士給取的名字,,但我知道,,他和晉國有關(guān),和翼城縣的來歷有關(guān),。
商朝中晚期,,這里的一片土地叫做唐,是一個頗有名望的部落方國,?!妒酚洝份d:“堯十五封唐”,指的就是在這個地方,。西周初,,“唐有亂,周公剪滅之”,,說的是唐國的貴族參與了殷商沒落遺族的叛亂,,被周公平定,之后,,周成王便封其弟虞于此地,,史稱唐叔虞。叔虞兒子燮父改唐為晉,。晉侯曾在翔山腳下的故城村一帶建都牧國,。都城建好后,叫什么名字呢?晉侯捋著山羊胡子,,仰望東邊的翔山,,看到山形如鵬展翅,便說,,就叫翼吧,。從此這一帶便叫“翼”或“翼地”,這在前秦文獻中??煽吹?。至隋朝開皇十八年,朝廷在這里設(shè)立縣制,,干脆以“翼城”為名,。
如果說,,澮水是翼城柔情纏綿的母親河,那么翔山則是翼城磐石堆壘的父山,。千百年來,,“翔山”“澮水”成為翼城人文生態(tài)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
于是,,翔山便成為翼城人民心中的圣山,。
年少時,我常在城西家鄉(xiāng)的曠野上眺望翔山,,看到山頂如神一樣盤踞的文峰塔,,心中不免生出高遠靜穆之感。直到15年前,,我第一次走進這方領(lǐng)地,才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山上曾建有寺院,、千佛窟塔、觀景樓等建筑,,隨著歲月的剝蝕和人為的毀損,,這些古建大多已經(jīng)堙沒,只留下主峰上的文峰塔像一位恪盡職守的哨兵,,雖滿身瘡痍仍孤傲地挺立著,。
主峰幾乎沒有平地,完全被文峰塔占據(jù)了,。塔基為石砌八邊形,,邊長2.2米,高2.5米,。磚砌塔身為圓形五層,,各層磚砌疊澀出檐,圓形攢尖頂,,塔剎不知何時已不復(fù)存在,,整個塔身通高約20米,中間用土坯充實,。塔身一層被撕裂了一個口子,,里面被掏空,上面又有兩處破洞,。當(dāng)?shù)厝苏f,,1945年,日寇為阻止東山抗日游擊隊的活動,,將此塔作炮樓使用,,后在退卻時又用鋼炮擊打塔身,,留下了累累傷痕,也留下了日寇侵略翼城的一樁罪證,。而該塔以其不屈的精神傲然挺立,,撐起了翼城人民堅強的脊梁。
我近前端詳著,、撫摸著塔身,,感嘆歲月的無情和人為的戲弄。而文峰塔如一位閱盡人間滄桑的老人,,淡然地俯視著大地,,以不變的雄姿矗立于山巔,泰然處之,,任憑風(fēng)吹雨打,。
現(xiàn)存的文峰塔重建于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那是大清王朝入主中原不久,、江山未穩(wěn)之際,。此時,翔山之上原有的文峰塔已經(jīng)傾覆不堪,,慘象難睹,。時任翼城縣衙不惜靡費人工財力,鼎力重建文峰塔,。建好后,,縣衙邀請各路士紳賢達一同為其揭幕慶賀。在清廷任都御史的翼城籍人士上官粒,,特作《翔山文峰塔記》,,開首便說:“翼陶唐之畿輔也。山川形勝,,甲于三晉,。而奇峰捧日,望之蒼然森秀者,,其翔皋乎?山似翔,,稱邑以‘翼’者,蓋有取‘風(fēng)翔千仞’之義焉,?!苯Y(jié)尾又說,“今復(fù)建峰于其上,,有似乎君子之垂紳正笏,,而加之以賢冠黻冕,煌煌禮樂之度,于以登清廟而佐名堂,,庶幾萬邦之具瞻與?”寄托了對本邑仕人的殷切期望,。自此以降三百余年,翔山文峰塔庇佑著翼城這方熱土人杰地靈,、俊才代出,。
一地之要,唯有人才,。文峰塔乃是科舉制度的產(chǎn)物,,大約興起于隋唐時期。古人為使當(dāng)?shù)匚娘L(fēng)暢通,、文脈順達,,多出人才,根據(jù)風(fēng)水理論和儒,、釋,、道三家相互融通的思想而建文峰塔,具有觀賞性和標(biāo)志性雙重意義,。
翔山晚照,,是翼城古八景之一,也是現(xiàn)今翼城一道難得的風(fēng)景,。今年清明節(jié)前后,翔山所在的南梁鎮(zhèn)舉辦了聲勢浩大的翔灤廟會,,當(dāng)?shù)卣璐藱C會對翔山文峰塔進行了修繕并飾以燈具,,重裝出鏡。仰望燈塔,,那熠熠閃耀的光輝正點亮著翼城人民振興崛起的精魂!
?。?strong>李克聰)
責(zé)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