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翼城隆化鎮(zhèn)有個堯都村,,這個村被一條河一分為二,。村民習(xí)慣將該村分為“河南、河北”,。一個村名竟有兩省一城的名字,,讓人稱奇。
在堯都村的“河南”有一個窯洞式二層建筑物,,坐南向北,,石砌的窯洞下有流水的痕跡,上面有一排面闊三間的懸山頂廊棚式瓦房,,廊棚已經(jīng)蕩然無存,,南邊窯洞額上“山明水秀”石刻保存完好。穿過窯洞,,仰頭向上看,,古堯都”三個大字映入眼簾。夕陽下,,站在“河南”,,可看到侯月鐵路與侯(馬)陵(川)高速公路穿村而過。在現(xiàn)代化交通襯托下,,這個古老村落更顯滄桑古樸,。
一位村民介紹,老早以前這個村不叫堯都村,,而叫元寶村,。因為堯王曾在這里建都,后人把它叫做堯都,。父輩們口口相傳,,聽說堯王要來元寶村,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做了一個相同的夢,。夢見一隊人馬,從天而降,,前面的幾個人,,有的端著官帶,有的捧著金銀,,有的舉著大旗,,有的敲著鑼,挨門挨戶,,邊走邊喊“接喜嘍,,接喜嘍?!痹缟掀饋?,你給我說,我給他說,,說來說去,,說的都一模一樣。人們覺得奇怪,,便找村里最有學(xué)問的老先生去圓夢,。
那老先生押著胡子說:我看很快就有貴人要來了?!碑?dāng)天晌午,,真來了一隊人馬,全村人敲鑼打鼓,,趕快迎接,。堯王騎著白龍馬剛到村口,那馬搖頭擺尾,,仰天大叫,,停住不走了,。堯王打了幾鞭,,馬兒還是不動,一直搖頭,,堯王也覺得奇怪,。
這時,從人群中走出一個白胡子老漢,,他給堯王作揖說:我們這里叫元寶村,,村南村北各有四條溝,中間一條河,,是一塊風(fēng)水寶地,,又叫九龍神村,。堯王爺要能把都城由平陽遷到這里,一定能把天下治理得更好,?!眻蛲趼犃T,往四周一看,,只見這地方山青水秀,,果真不錯,便問文武百官認(rèn)為怎么樣,?大家都說:在這里建都最適宜,。”堯王聽了大家的話,,就在元寶村建了都,。從那時起,元寶村就改名堯都村,。因為是白馬搖頭,,提醒堯王,當(dāng)?shù)厝酥两襁€把堯都村叫“搖頭村”,。
更讓人稱奇的是,,堯都村還有一口堯王井,其開鑿年代不詳,。相傳堯王井位于該村老君廟蓮花臺后,,堯王當(dāng)年親手挖掘井水有醫(yī)治百病的神效,后人還建了井亭(現(xiàn)已不存在),,亭柱上的對聯(lián)為:老泉一泓清冽水,,長流不息澤萬民。村民介紹,,村里現(xiàn)存水井一口,,石砌的井臺、井壁,,井口為方形,,井水至今清澈見底。
村民說,,堯王也是農(nóng)家出身,,從小就學(xué)會了耕地、打獵,、捕魚,、編織。
他當(dāng)了國王以后,照樣穿麻紗布衣,,吃粗茶淡飯,。平常除了處理國家大事外,有空就到地里侍弄莊稼,。堯王說,,七十二行,莊稼為王,。誰要忘了農(nóng)業(yè),,就像小孩子忘了娘?!眻蛲踝≡谠獙毚搴?,遇上了百年少有的大旱。井干了,,河也干了,。不要說澆地,人們吃水,,還得到幾十里以外的南梁池去馱,。
為了老百姓有水吃,堯王和他的老伴兒便到元寶村西北角去打井,。
他們兩人,,一個把釬,一個掄錘,,不分白天黑夜,,一個勁挖了九九八十一天,井里才出了水,。
村民解釋,,為了紀(jì)念堯王的功德,后人把堯王夫婦挖的井稱為“堯王井”,。
記者王隰斌
責(zé)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