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潺潺的溪水,青翠的山巒,,蔥郁的中藥材,,高大的核桃樹……近年來古縣石壁鄉(xiāng)上治村發(fā)生了喜人的變化。
以前,,位于山溝溝里的上治村是純農業(yè)村,,交通不方便,自然條件差,,經濟發(fā)展落后,。村民是守著黃土熬日子,生活沒有信心,,勞動沒有激情,。能有一點辦法的人都搬到山外去了,居住在村子里的清一色是老人,,幼小的兒童也被帶到山外,。貧窮時,村民年收入僅有幾百元,。如何擺脫貧窮?這是上治村的迫切愿望,,也是縣委、縣政府的頭等大事,。
2015年,,上治村的第一份脫貧規(guī)劃出爐了。
荒山栽連翹,,林下種藥材,,核桃大提質……
藍圖繪就,不甘貧窮的一群人開始擼起袖子加油干,。
開闊眼界,,開拓脫貧新動能。2015年,,古縣眾益公司帶領村“兩委”班子,、村民代表,、種植大戶外出考察學習核桃種植技術。當年,,該村修剪核桃樹10000余株,,增收85000斤。2016年,,公司又帶領村民到忻州考察學習大穗玉米種植技術,。2017年,該村共種植大穗玉米250畝,,增收180000余元,。
解決干旱問題,打好產業(yè)發(fā)展基礎,。在古縣眾益投資公司的幫助下,,投資16萬元,村民出工1000余人次,,把穿村小河河槽拓寬至20米,,水壩加高一米,增加灌溉面積600畝,。建設西坡提水灌溉蓄水池50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積100畝。鋪設1300米給水管,,維修老井一口,,解決80余戶200口人的飲水困難。
調整產業(yè)結構,,培育新的增長極,。截至目前,該村共栽植核桃50000余株,,其中35%的核桃樹已經掛果;荒山荒坡種植連翹1200畝;種植生地50畝;大穗玉米、中藥材,、雜交構樹,、鈣果等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新大象萬頭生豬養(yǎng)殖項目已經啟動;實施10KW和100KW光伏發(fā)電項目……
如今,村莊的小河常年流水不斷,,山上連翹,、林下中藥材蔥郁,山腰田間核桃茂盛,。
綠水青山回到了上治村,,一起回來的還有學業(yè)有成的大學生、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年輕人,。
站在嶄新,、干凈,、寬敞的院子里,貧困戶張海龍自豪地告訴人們:“去年,,我家種植大穗玉米等收入42000元,,赤焰椒收入4900元,光伏發(fā)電收入6000元,,總收入達到55000元,,一舉脫貧?!?/p>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精神了,干勁也足了,,多虧了黨的好政策!”鄰居劉愛生向人們介紹著貧困戶張海龍的變化,。
貧困戶李愛忠說:“咱村有山有水有果樹,風景優(yōu)美,,可賞花可采果,,鄉(xiāng)村旅游也能發(fā)展起來,我準備辦個農家樂,,今后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李永春)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