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勝寺位于臨汾市洪洞縣城東北17公里霍山腳下,,寺始建于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所謂“廣勝”,,是“廣大于天,,名勝于世”的意思,廣勝寺的飛虹塔,,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
臨汾市位于地震多發(fā)帶,,歷史上多次發(fā)生7級以上地震,,特別是飛虹塔建成一百多年后的1695(康熙三十四年)8級大地震,更是造成了毀滅性的災害:“地震時有聲如雷,,地動山搖,,城倒屋塌,加之烈火燒天,,黑水涌地,,城廓房舍存無二三”,然而地震頻發(fā),,飛虹塔巍然屹立至今,,其中有什么奧秘呢?
原來,我國古代宗教建筑多采用斗拱結構,,飛虹塔也不例外,,所謂斗拱,就是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從柱頂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合稱斗拱,。斗拱是榫卯結合的一種標準構件,,是較大建筑物的柱與屋頂間之過渡部份,能夠承受支出的屋檐,,將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間接的先納至額枋上再轉到柱上,,這種結構和現(xiàn)代梁柱框架結構極為類似,。構架的節(jié)點不是剛接,這就保證了建筑物的剛度協(xié)調,。
當?shù)卣鸢l(fā)生時,,屋頂與柱之間的若干組內外檐斗拱像彈簧層一樣起著變形消能的作用,空間結構雖會“松動”卻不致“散架”,,消耗地震傳來的能量,,使整個房屋的地震荷載大為降低;同時,,被各種水平構件連接起來的斗拱群能夠形成一個整體性很強的“剛盤”,把地震力傳遞給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從而大大提高了整個結構的安全性,。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