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嶄新的柏油馬路橫貫村莊,,入戶巷道全部硬化;
光伏發(fā)電鼓了村集體,、村民的腰包,,增強了大家脫貧致富的信念;
戶戶接通的自來水,,讓靠天吃水的村民不再顧慮,有了更多致富的想法;
黃河游艇,、小木屋度假村,、紅軍泉步道,一個個旅游項目讓村民們有了盼頭……
短短幾年時間,,永和縣閣底鄉(xiāng)石家灣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黨建引領(lǐng) “貴人”來幫
長久以來,貧窮一直是石家灣村的底色,,祖祖輩輩都擺脫不了貧困,。
那么,窮根在哪里?
刨窮根,、鼓腰包,、摘窮帽、富產(chǎn)業(yè)……石家灣村來了“貴人”——省委組織部,。
“省委組織部成了我們村的幫扶單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抓黨建、強班子,?!笔覟炒妩h支部書記于候青回憶道。
村里要打脫貧攻堅戰(zhàn),,隊伍都不齊,,這不行。溝通協(xié)調(diào),、鼓勁提氣……2017年,,石家灣村圓滿完成了換屆選舉,配強了班子,,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之后,改造活動室;配電腦,、空調(diào),、音響、投影,、各種辦公用品;建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文化廣場;安裝LED大屏……一系列改造后,石家灣村委會成了老百姓聚會休閑的固定場所,。
曾經(jīng)像是游擊隊一樣的村“兩委”,,一改開個會不是在你家就是在他家的狀況,統(tǒng)一到了村委會活動室。這樣一來,,村委會對老百姓的凝聚力更強了,,如今,村里有個事,,村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到村委會找村干部,。
道路通暢 財源廣進
位置太偏僻,道路太難走,。山溝溝一道接著一道,,這個山頭能看見那個山頭,但是,,走起來得一天時間,。這就是石家灣村。
因為窮,,因為偏,,永和縣里傳揚著這樣一句俗語:“咀上圪壩,,好女不嫁”,,意思是這地方太偏僻太窮,誰家的女子也不往這嫁,。
2010年,,永和縣修了入村柏油馬路,老百姓這才走得出去,,漸漸有了跑生意的,,騎個摩托車帶點紅棗、土豆出去賣,,錢也開始掙得多了起來,。省委組織部來了后,更是把村里的主路,、入戶的巷道都硬化了,,百姓們紛紛叫好。
注重民生 保障飲水
石家灣村屬于干旱區(qū),,年降水量特別少,,以前吃的都是山上的泉水,天氣不旱剛剛能維持,,所以只能是靠天吃飯,。
哪里不行改哪里,省委組織部的扶貧工作,,緊盯“飲水”安全,,開啟了轟轟烈烈的飲水扶貧。2016年,,石家灣村重新鋪設(shè)了從東征村到石家灣村的飲水管道和村里入戶的自來水管道,,新修建了50方的儲水水窖;2017年,,省委組織部在永和縣協(xié)調(diào)了4000萬水利資金,在東征村又多打了幾口深水井;2019年,,又接通了乾坤灣2000方的水窖,,村里人的吃水難問題得到了解決。
“這里的水硬,,得高血壓,、心腦血管的人特別多?!庇诤蚯嗾f,,現(xiàn)在每家每戶都安裝上了凈水器,水質(zhì)有了保障,,老百姓都很開心,。
產(chǎn)業(yè)扶貧 助力增收
“產(chǎn)業(yè)”這個詞在石家灣村是個“新鮮詞”,更是個現(xiàn)實需要解決的問題,,省委組織部沒有少動腦筋,。調(diào)研、考察,、專題研究……最后,,時任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盛茂林決定用他的部長專項資金1000萬,,在永和發(fā)展光伏產(chǎn)業(yè),。
2016年,石家灣村建起2個100kw的集體光伏發(fā)電站,、45戶個戶光伏發(fā)電站;2017年6月,,并網(wǎng)發(fā)電;2018年,集體光伏發(fā)電收益12萬元;2019年,,光伏發(fā)電收益20萬元,。
于候青感嘆道:“就這一個項目,村里頭一下就有錢了,。老百姓平均每戶每年增收3000多元,,實實在在得到了實惠。為了進一步擴大效益,,我們2019年又建了個50kw的集體光伏,。”
村集體有了錢,,村里各項公益事業(yè)紅火起來后,,黨組織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跟了。
因地制宜 點亮旅游
石家灣村地處永和乾坤灣,,所轄自然村于家咀灣經(jīng)常在電視畫面中出現(xiàn),,電影《厲害了我的國》里的黃河畫面就是在那里拍攝;電視劇《河山》也來取景;加上這里是紅軍東征回師西渡的渡口,更是緊挨著梁家河,,發(fā)展旅游前景廣闊,。
2015年,閣底鄉(xiāng)在石家灣村建起了小木屋度假村,、紅軍泉步道,,再加上村里的黃河游艇項目,前來旅游的人一下多了起來,。依托這一優(yōu)勢,,省委組織部和閣底鄉(xiāng)決定在石家灣村發(fā)展窯洞農(nóng)家樂。
用真心,、動真情,,真扶貧、扶真貧,。在省委組織部的幫扶下,,石家灣村正在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上不斷前進,先后被評為省級旅游示范村,、省衛(wèi)生村,。
記者 劉 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