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金秋十月,,在家家有果園,、戶戶種果樹的吉縣,,廣大果農迎來了蘋果大豐收,,許多蘋果不出果園,,就被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爭先收購,。
71歲的黃作臣是吉縣東城鄉(xiāng)社堤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他與老伴經營著4畝果園,,如今已經種植20余年,。種果樹之前,,他曾種過玉米、谷子,、烤煙,,但常年的辛苦勞作并未讓他過上幸福生活。種植蘋果后,,果園收入才逐步增加,。
“果園里大多都是老蘋果樹,前期由于缺乏種植和管護技術,,與其他村民相比,,以前在收入上存在一些差距?!笨粗鴫簭澲︻^的蘋果,,黃作臣高興地說,“我積極參加了縣果業(yè)中心組織的各類學習培訓,,縣里還經常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實地講解,,為我們送來了種植管護技術,也送來了致富希望,?!?/p>
在黃作臣的果園里,累累果實壓彎了枝頭,,吸引了前來考察的不少客商,。其中一行操著外地口音的客商,,在他果園里采摘蘋果,并裝入不同的筐子,。當時的黃作臣并不知道,,他家的水果將被作為吉縣蘋果的代表,從山村的果園帶到湖北省荊州市,,被更多的客商品嘗,其口感和品質將成為是否提高吉縣蘋果在當?shù)毓肥袌龇蓊~的依據(jù),。
“在專家的指導下,,我學會了老果樹的管護新技術,對部分老樹進行了減密間伐,、平接換優(yōu),,雖然因此影響了產量,但每畝地的收入依然有1萬多元,?!秉S作臣表示,“經過技術管護的樹苗明天將重新煥發(fā)生機,,大大提高蘋果產量和收入,。”
“來,,這種蘋果摘一筐,。”“隔壁果園也不錯,,一會兒過去再摘一筐,。”
不久前,,記者在吉縣蘋果小鎮(zhèn)采訪時,,遇到了一群特殊客商,他們沒有大規(guī)模地購買,,而是這個園子買一筐,,那個園子買一筐,挑選嘎啦,、紅將軍,、中秋王、紅富士等不同品種的蘋果,,裝成許多筐,,由隨行的工作人員裝到車上。
這些客商來自湖北省荊州市,,他們正是被吉縣蘋果的知名度和品質所吸引,,前來實地考察。
“今天,我們通過實地了解產區(qū)種植情況,,再調整市場銷售結構,。”湖北省荊州市兩湖綠色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招商經理朱波說,,“在我們市場也有吉縣蘋果,,但是種類不是很多,通過實地了解才知道,,原來吉縣還有不少其他品種,。下一步,我們將把這些蘋果帶回去,,召開專門會議,,讓客商對帶回的蘋果進行品嘗,并做好與商戶的溝通,,發(fā)揮好橋梁作用,,提高吉縣蘋果在兩湖水果市場的比例?!?/p>
跟荊州客商一樣,,前來考察的還有全國蘋果產區(qū)的其他客商,他們將通過對吉縣果樹種植的現(xiàn)場了解,,提高吉縣蘋果在當?shù)厥袌龅姆蓊~,。這對于廣大吉縣果農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近年來,,吉縣縣委,、縣政府按照省、市蘋果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大力實施蘋果品牌戰(zhàn)略,,全縣蘋果產業(yè)實現(xiàn)了蘋果栽培面積、果農收入等“六個占比80%以上”,,蘋果總面積穩(wěn)定在28萬畝,,總產量達到了22萬噸,年產值達到了10億元,。吉縣蘋果不僅暢銷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大中城市,,而且打入了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際高端市場,,帶動了全縣脫貧摘帽,。
“吉縣蘋果產業(yè)是我省‘一縣一業(yè)’農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的縮影,,也是我市西山百萬畝水果基地建設的重要板塊?!奔h蘋果產業(yè)協(xié)會會長楊朝輝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摸索黃土高原有機旱作生態(tài)模式,不斷提高吉縣蘋果在技術指導,、示范帶動,、營銷服務等方面的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吉縣蘋果的品質和品牌,,并加強與外地在信息,、市場風險預測等方面的合作,推動吉縣成為全國蘋果產業(yè)的標準之地,、出口基地、品牌高地,?!?/p>
記者 張春茂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