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九十九道灣 最美不過乾坤灣
杜繼鎖 攝
黃河,中國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黃河風光千姿百態(tài),各有千秋,,然而在黃河九十九道彎中,,最美不過永和乾坤灣。
黃河流經(jīng)永和68公里,,自北而南形成英雄灣,、永和關灣、郭家山灣,、河澮里灣,、白家山灣、仙人灣和于家嘴灣七個大灣,,是為黃河乾坤灣,。
黃河乾坤灣位于永和縣打石腰鄉(xiāng)河會里村和陜西延川縣城南部53公里接壤處,是個巨大的標準“S”形河灣景觀,,峻山凜冽中黃河迂回,河水環(huán)抱下峰島雋美,,站在岸邊山崖俯瞰,,氣勢恢宏又不乏鐘靈毓秀,,酷似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太極陰陽圖”,是黃河古道秦晉峽谷上一大天然景觀,,更是永和最亮麗最壯觀的一個風景點,。
身為黃河蛇曲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咖位”擔當,乾坤灣集大自然的五行造化和偉力神功于一體,。在這里,,黃河一改穿峽裂岸的咆哮,在群山的懷抱中靜靜流淌,,展現(xiàn)了母親河最為溫婉多情,、寧靜從容、大氣和諧的姿容,。在這里,,我們能夠看到山與水、天與地,,動與靜,、曲與直,雄壯與柔美,、粗獷與細膩交相輝映的大氣和諧之美,。在這里,您可以用大視野,,登高遠眺,,看天空高遠清澈,云霞變幻無常;看黃河蜿蜒回旋,,白霧似有還無;看群山連綿不絕,。在這里,黃河從容大度,,靜靜流淌,,積蓄著千里東歸的意志和力量。在這里,,您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豪邁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大度,,這就是天地精神,、乾坤精神。它所包含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是中國古代哲學對人類的偉大貢獻,。黃河日夜奔流、周而復始,、生生不息,?!坝篮汀边@個美好的縣名,也正蘊含著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理念,。
時至今日,伏羲創(chuàng)立陰陽八卦時的四個標志物: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在乾坤灣周邊都能找到一一對應的地域地名,。伏羲當年發(fā)明并應用的繩紋陶、網(wǎng)紋陶,,在這里都能夠找到遺痕,。更為神奇的是,幾百年前的永和古縣志上,,清清楚楚地記載著乾坤灣畔的“伏羲村”這個地名,。
在永和段的黃河,保存了最完整的黃河風情,。乾坤灣畔,,到處分布著古老的村落,土窯洞,、石窯洞,、石碾、石磨等隨處可見,。乾坤灣以其罕見的地形地貌,、壯美的自然景觀、深刻的象征意義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著稱于世,。永和是黃河文化的檔案館,,境內(nèi)山巒起伏,梁峁層疊,,溝道縱橫交錯,,呈千溝萬壑之貌,屬典型的黃土高原梁峁殘垣溝壑區(qū),。乾坤灣畔,,到處分布著古老的村落,土窯洞,、石窯洞,、石碾、石磨等隨處可見,。乾坤灣畔的千年古渡口永和關,,依照“五行”相生原理而建,,被譽為“黃河文化第一村”。
到乾坤灣游玩自駕游是最佳選擇,。深秋時節(jié),棗紅了,,漫山的紅棗像紅燈籠一樣映入眼簾,,于是停下車來,隨意品嘗,。
永和乾坤灣位于秦晉大峽谷中,,就像土生土長的山里人一樣,無任何修飾,,毫不做作,,是一道地地道道的自然文化遺產(chǎn)景觀,是華夏文明的一個縮影,。與壺口瀑布的洪波急湍,、驚濤拍岸相比,乾坤灣溫文爾雅,,謙和有度,,給人心胸豁達、海納百川之感,。
是什么力量讓人們對乾坤灣如此癡迷?事實上,,山河相抱、陰陽合一的奇景,,正是一個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典范。什么功名利祿,、榮辱得失,,全都在這里隨風而逝、拋之腦后,。和諧,,已然成為乾坤灣永恒的主題。同時,,它更是代表著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力量,。(張步軍 劉英平)
打卡新地標 永和新名片
——寫在“0km”文化驛站建成開放之際
鳥瞰“0km”文化驛站
這條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百折千回萬里奔騰,,賡續(xù)著炎黃子孫雋永綿長的文明根脈;
源遠流長萬種風情,,抒寫著華夏民族璀璨豪邁的輝煌歷程,。
這條河就是黃河,5464公里的長河,。
以縱橫沃野,、席卷萬里之勢,挾破風巨浪自青海高原恣肆淌流,,一路長風高浪飛灑,,蜿蜒逶迤于山脈與盆地,奔涌咆哮于平原和丘陵……
三年前的山西省旅游發(fā)展大會明確將重點打造以“黃河,、長城,、太行”為支撐的三大旅游板塊。其中黃河板塊要挖掘黃河的博大內(nèi)涵,,凝練黃河風情,、民族精神主題,構(gòu)建母親黃河,、龍騰黃河,、多彩黃河、生態(tài)黃河的旅游精品線路,。
想不想以親近母親河的名義,,近距離感受觸碰這條大河的獨有魅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那么這一個“新鮮出爐”的黃河主題游打卡新地標,,絕對是不容錯過,。
它即為黃河一號旅游公路“0km”標志文化驛站(下簡稱“0km”文化驛站)?!?km”文化驛站位于永和縣閣底鄉(xiāng),,緊鄰黃河乾坤灣必經(jīng)之路,是一處匠心獨具的黃河旅游板塊標志性主題文化公園,。
“0km”文化驛站項目用地12畝,,建筑面積1500㎡,總投資約2000萬元,。項目體現(xiàn)道法自然,,堅持現(xiàn)代設計與周邊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以黃河乾坤灣為原型提煉出“蛇曲”藝術(shù)形態(tài),,將黃河沖刷峭壁巖層形成的曲折之勢作為造型元素,,整體呈現(xiàn)出大型“立體沙盤”的空間感。項目以“0km”標志景觀石為中心,,黃河文化體驗館,、“黃河之子”主題雕塑、紅軍東征主題浮雕,、黃河文化步道,、觀景臺、數(shù)字攝影互動平臺、停車場,、房車營地等各功能區(qū)塊自然流暢串聯(lián)其中,,使游客盡享黃河文化之魅力。
除卻那塊坐標辨識度極高,、視覺沖擊力超強的“0km”景觀巨石,,在文化驛站的黃河特色建筑群當中,集結(jié)各種高科技元素,、有數(shù)字影像作為技術(shù)“加持”的黃河文化體驗館也一定可以帶給你非同凡響的視聽震撼,。
黃河文化體驗館的主要展陳內(nèi)容為盛水(黃河水)景觀石與《黃河長卷》。53米長的《黃河長卷》主題為“黃河之水天上來”,,主要展示黃河從巴顏喀拉山脈發(fā)源到流入渤海的景象,特別是運用數(shù)字影像技術(shù)重點展示黃河流經(jīng)山西段所產(chǎn)生的西口古渡,、磧口古鎮(zhèn),、乾坤灣、壺口瀑布,、鸛雀樓5個自然和人文景觀,。
目前,總占地約8000平方米的“0km”文化驛站主體已順利封頂,。9月21日上午,,在全世界翹首以盼的熱切目光中,“0km”文化驛站將作為第二屆大河文明旅游論壇“壓軸”巨獻——“大河之聲”的核心板塊之一揭開其神秘面紗,,粉墨登場酷炫亮相,。
一直以來,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是省委省政府推出的轉(zhuǎn)型發(fā)展重大舉措,而三個“一號公路”建設正是其中至關重要的基礎性工程,,特別是通過設置“0km”文化驛站,,可謂是“一號旅游公路”的畫龍點睛之筆,將文化元素載體,、看點亮點擷英,、形象展示窗口、旅游體驗升級等驛站功能一站式囊括包羅,。
記者從省文旅廳了解到,,“0km”文化驛站的定位就是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黃河旅游品牌的主題文化公園,,落成后這里必將成為山西新的旅游打卡地及活動地標,。隨后還將融入房車營地、直升機低空旅游等更多元的文旅新興業(yè)態(tài)。
“0km”文化驛站開放在即,,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永和段)也距離全線貫通的目標越來越近,。該工程起點位于南莊鄉(xiāng)接石樓黃河一號公路,止于交口鄉(xiāng)與大寧黃河一號公路相接,,主,、支線全長147.344公里,項目總投資149297萬元,。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永和段)建成通車后,,從縣城前往主要旅游景區(qū)的車程用時將大幅縮短。
此外,,旅游公路可以實現(xiàn)永和七個S形大彎以及紅軍東征紀念館,、地質(zhì)博物館、樓山,、望海市等核心景點的無縫接駁串聯(lián)(距離最遠的景區(qū)只需1小時車程,,相鄰景點平均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形成城景通,、景景通,,將全縣旅游景區(qū)景點連為一體。同時,,旅游公路還一舉貫通了沿線四個鄉(xiāng)鎮(zhèn)的181個村,,將極大地帶動和拉動永和旅游產(chǎn)業(yè)和相關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增加周邊地區(qū)農(nóng)民的經(jīng)濟收入,??梢韵胍姡糜喂返摹坝|角”所及之處,,鞏固提升全縣脫貧攻堅的成效也將同步顯現(xiàn),。
近年來,永和縣以沿黃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文化旅游綜合開發(fā)為引領,,以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建設為支撐,,一手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文旅融合發(fā)展,,交通和文旅事業(yè)對全縣經(jīng)濟轉(zhuǎn)型發(fā)展的助推作用持續(xù)加強,。2017年10月率先開工建設沿黃旅游公路,還依托黃河岸邊獨特的黃土地形地貌,、人文風情,、名勝古跡,整合沿線和周邊旅游資源,,打造獨具黃河風情特色的綠色生態(tài)旅游長廊,,“旅游+文化扶貧”的綜合效益不斷顯現(xiàn)。
永和縣委書記高永賢指出,黃河一號旅游公路“0km”標志落地永和,,對永和縣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fā)展必將產(chǎn)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假以時日,,“0km”文化驛站必將成為全國游客體驗黃河文化的大客廳,,成為永和乃至臨汾、山西的地標性建筑,,成為黃河岸畔又一張靚麗名片,。同時,黃河一號旅游公路不但會有效解決群眾出行,、農(nóng)特產(chǎn)品銷售運輸難題,,也會把沿黃各旅游景點串聯(lián)起來,有利于打通發(fā)展路徑,、打開發(fā)展空間,,使永和縣對外開放的通道更加暢通。
記者 王小庚
圖片除署名外由馮彥海提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