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岢嵐縣城街頭,,不時看到“岢嵐是個好地方”幾個大字,。問及當?shù)厝?,無不驕傲地告訴訪客,,這是1948年4月毛主席一行轉戰(zhàn)西柏坡時路居岢嵐留下的贊譽,。
2017年6月21日,,久旱的嵐漪大地迎來一場喜雨。
這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岢嵐縣,,不顧山路坎坷,從大山深處的趙家洼出來,,冒雨來到宋家溝新村看望群眾,,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貧困之策。在宋家溝新村三棵樹廣場,,習近平總書記對圍攏過來的村民們說,,希望鄉(xiāng)親們同黨中央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讓好日子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又是一年春來早,,嵐山朗潤,漪水湯湯,。記者再次來到岢嵐縣,,向著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新目標進發(fā)的濃厚氛圍,傳遞出新的社會風尚和價值追求,。
點燃希望,,讓好日子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沒有黨的好政策,哪能有現(xiàn)在的好生活,?!睆内w家洼住進廣惠園安置小區(qū),村民劉福有感慨地說,。他指著客廳懸掛的和總書記的合照高興地說:“你看我們老兩口,,和5年前比,臉也白凈了,,人也年輕了,。”
回憶起2017年6月21日那天,,劉福有和老伴楊娥子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
“我看見習近平總書記從坡下走上來,就趕快拉住總書記溫暖的大手,,迎進家里坐,。”楊娥子一邊從廚房里端出盛滿蘋果橘子的水果盤待客一邊說,,“一進門看見我老婆婆,,總書記就主動問好。”
當時,,劉福有92歲的母親坐在輪椅上,,見有人進來和她打招呼,就扭頭問兒子是誰,。劉福有連聲說“這是總書記”,。老人高興地回道:“你也好啊!”
當時,趙家洼村正準備整村易地扶貧移民搬遷,。
“守著山窩,,窮啊?!眲⒏S锌畤@道,。他拿出扶貧手冊給總書記看。2016年,,老兩口加上老母親,,全家收入不足7000元,其中大部分還是國家給的各種補貼,,自己種的幾畝坡地收入僅僅550元,。
黨中央提出的脫貧攻堅戰(zhàn)點燃了趙家洼人心中的希望。
從劉福有家出來,,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曹六仁家,。曹六仁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臉上洋溢著喜色,。
“總書記真是細心人,,是真正關心著咱老百姓啊!”他根本沒想到,日理萬機的習近平總書記會來到大山深處的窮山溝,,坐在他家土炕沿上和他拉家常,,竟然還注意到地下一半鋪了磚一半沒鋪。
種地收入,,女兒上學的費用,,搬遷后有啥打算,曹六仁詳細地給總書記一一說道,。他說,,特困戶能得到黨和政府這么多扶助,過去做夢都不敢想,。
搬進廣惠園,,曹六仁進廠上班有了工作,每月工資2800元,。“過去種地受的是重苦,一年也就四五千元,,現(xiàn)在女兒大學畢業(yè)結婚沒了負擔,。”他樂呵呵地說,,“別的不提,,就進城這幾年生活好了,我都胖了30來斤,?!?/p>
和劉福有、曹六仁一樣,,王三女大娘也住進了廣惠園,,也把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合照當成了“傳家寶”。
這幾天,,王三女大娘臥病在床,,在忻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的孫子和孫女也回了家。憶起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她的往事,,王大娘精神明顯好了許多,。
“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我們現(xiàn)在的好日子?!蓖跞竽镎f,,“要是在舊社會,我們這家老的老殘的殘,,就是沿街討吃也討不到口熱的,,哪能住上樓房念上書,有事也有個指望,?!?/p>
夢想成真,收獲滿滿的幸福感
去年7月份,,用整整5年時間完成了脫貧攻堅使命的陳福慶卸任趙家洼村的第一書記,,回到了自己原來的工作崗位上。
回想2017年,,在趙家洼扶貧工作隊的土坯房里,,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扶貧隊員入農(nóng)戶、扶貧助困,,肯定了通過易地搬遷改善村民生活條件的思路,,要求配套扶貧措施要跟上,使貧困群眾不僅改善居住條件,,還能穩(wěn)定增收,。
陳福慶回憶道:“當時在土坯房里簡直就是一場生動的脫貧攻堅現(xiàn)場會,,總書記對扶貧工作作出了許多重要指示和要求,臨出門還問駐村扶貧隊員有沒有補助,?!?/p>
這個細節(jié)讓陳福慶至今感動。他說:“作為奮戰(zhàn)在一線的第一書記,,聽到總書記這句話,,真是一股暖流涌上心頭,瞬間充滿了力量,??倳浶睦镅b著老百姓,也裝著基層的同志,?!?/p>
習近平總書記離開岢嵐縣的3個月后,2017年9月22日,,趙家洼村最后留守的6戶21人全部搬遷到了縣城的廣惠園安置小區(qū),。至此,54戶人家115人的趙家洼完成整村易地移民搬遷,。
“面對村民的各種訴求和困難,,我們不厭其煩講政策,想方設法解難題,?!标惛c說,我們始終牢記總書記說的,,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qū)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不管任務多么艱巨,、還有多少硬骨頭要啃,,這個承諾都要兌現(xiàn)。
搬遷群眾沒有穩(wěn)定的就業(yè)就沒有穩(wěn)穩(wěn)的幸福,。群眾搬到了廣惠園,,工作隊也跟著到了廣惠園,成了“服務站”,。陳福慶笑著說:“我這個第一書記到了廣惠園就成了‘就業(yè)書記’,。”
曹六仁被介紹到玻璃棉廠上班,。素來喜歡思考的他經(jīng)常比較前后生活的點滴變化,,并努力找到變化背后的“密碼”。
比如說,,進城后之前的鄰里關系為啥感覺淡了,,這是因為以前全村就沒幾個人,,進城后劉福有當了環(huán)衛(wèi)工,自己上了班,,各忙各的,,生活范圍大了平時見面少了,,而不是關系淡了,。
去年,曹六仁因主動為疫情防控捐款3000元被評為忻州市道德模范,。不少人問,,咋就舍得把一個月的工資就捐出去了。
“賬不是這么個算法,?!辈芰收f,“我以前一年不見錢,,不是國家,,哪能現(xiàn)在年年有存款,生活這么穩(wěn)定,,人得感恩,。”
牢記囑托,,擼起袖子加油干
趙家洼整村搬遷后,,就整村進行了復墾。村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溝綠油油的樹苗和滿坡中草藥,。而宋家溝卻華麗蛻變,成了游人紛至沓來的熱門3A級景區(qū),。
2017年6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宋家溝考察易地扶貧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情況,走進了喬遷新居的周牡丹家,。
“享福了!”往事歷歷在目,,周牡丹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她身體一直不好,,自嘲“是個藥罐子”,。2019年,老伴張貴明因病去世,,后來兒子又癱瘓在床,。盡管家庭連遭變故,但干部們忙前忙后的照顧讓周牡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
“開春了天氣好,,來村里旅游的人多了,,我就常到三棵樹廣場坐坐?!敝苣档ふf,,從吃水難的長崖子村搬到宋家溝住,每年享受低保和養(yǎng)老金共有5180多元,,還有扶貧企業(yè)入股分紅6000元,、光伏扶貧收益800多元、村集體種植中藥材分紅700多元,?!斑@日子知足了,有保障,,不發(fā)愁,。”
習近平總書記來了宋家溝,,村民們聞訊都激動地圍攏過來,,在三棵樹廣場排起了長隊,紛紛向總書記問好,。
“我當時就在總書記身旁站著,。”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游存明說,,“可以說是零距離傾聽總書記發(fā)出的號召——‘請鄉(xiāng)親們同黨中央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
“擼起袖子加油干”,這句話現(xiàn)在鐫刻在了三棵樹廣場的照壁上,。7個大字不僅激勵著宋家溝人接續(xù)奮斗,,投身家鄉(xiāng)建設,共謀鄉(xiāng)村振興大計,,也成為各地游客取之不盡的精神滋養(yǎng),。
這幾年宋家溝村的變化,全村人看在眼里,。作為全村的“領頭雁”游存明心里更清楚,,村集體收入是怎樣從幾近空白到去年跨過百萬大關。僅一年一度的“621”旅游季,,就能帶來10萬左右人次的游客,。
春分剛過,有兩個項目已經(jīng)在宋家溝落地開花,。游存明說,,一個是投資300萬元的大棚種植產(chǎn)業(yè)項目,預計帶動10戶,,實現(xiàn)人均年收入2萬元;另一個是山東壽光一家公司投資60萬元為村里提供大棚改造和特色種植方面的培訓指導,,此項目可以帶動20多人務工,,人均增收2000元。
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2021年,,岢嵐縣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6元,較上年增長了9%,。
“十四五”是岢嵐縣發(fā)揮后發(fā)優(yōu)勢,、培育競爭優(yōu)勢、蹚出全面轉型岢嵐之路的關鍵五年,??h委書記孟宏斌說:“我縣將以建設優(yōu)勢產(chǎn)業(yè)集聚區(qū),、特優(yōu)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示范區(qū),、文旅康養(yǎng)休閑區(qū)、宜居宜業(yè)宜游特色品質城的‘三區(qū)一城’為戰(zhàn)略定位,,以抓好本年度謀劃實施的總投資163.08億元的131個項目為引領,,為我縣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爭取新突破,讓美好的發(fā)展藍圖一步步變成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的幸福生活,?!?/p>
記者王利強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