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為國筑“長鷹”
——記兩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團隊
本報記者 姚曉丹 本報通訊員 史越
在現(xiàn)代國防和軍事作戰(zhàn)中有一種“鷹”,它飛得高,、看得遠,,能在萬里之遙不分晝夜、源源不斷地傳回信息,,常有“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威力,這就是無人偵察機,。
北航無人機團隊在川西高原測試數(shù)據(jù),。圖片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宣傳部提供
夜幕下的“長鷹”系列某型號無人機,。圖片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宣傳部提供
第一代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 圖片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宣傳部提供
無偵-5高空無人駕駛偵察機,。圖片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宣傳部提供
2018年1月8日上午,,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長鷹高原型遠程無人偵察機系統(tǒng)”摘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伴隨如雷的掌聲,,項目第一完成人、北航無人系統(tǒng)研究院教授向錦武接過了鮮紅的獲獎證書,。事后,,向錦武久久不能平靜。他說,,那個時刻,,他想到的是北航無人機團隊孜孜以求的“長鷹夢”。因為,,這個夢,,三代北航人已經(jīng)構筑了60多年。
三代人圓了“長鷹夢”
“長鷹”系列無人機已先后獲得2009年度,、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它的誕生,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以色列之后第三個自主研制出遠程長航時無人機的國家,,將我國無人機設計、制造,、試驗水平提升至國際一流行列,。
作為“長鷹”系列無人機的總設計師,向錦武說,,“長鷹”振翅高飛的背后,,是團隊100多人長達18年的不懈付出,更是北航60余年無人機研制的深厚積淀,。
1956年,,錢學森參加首屆北航科學大會,為北航指導專業(yè)設置,,并定下“十大工程”的任務,。北航人懷著航空強國理想,夙興夜寐,,刻苦攻關,。北航師生在“一無資料、二無經(jīng)驗、三無設備”的艱難情形下,,摸索前進,硬是在學校的加工車間中造出了無人駕駛飛機控制系統(tǒng)需要的上萬個零件,。1958年7月到1959年2月,,中國第一個無人駕駛飛行系統(tǒng)順利完成三個階段試飛,實現(xiàn)了中國無人駕駛飛機歷史上“零的突破”,。這個項目組的總指揮,、總設計師文傳源自豪地說:“大鵬勁搏凌霄志,紅日高去飄彩云,!”
北航人的“長鷹夢”,,由此開始。
時鐘撥回到20世紀70年代,。北航無人機持續(xù)“修煉內(nèi)功”,,在無人駕駛飛機發(fā)動機研制成功的基礎上,總設計師兼總指揮楊為民帶領千余名師生奮斗近十年,,將“長鷹夢”化為我國最早研制成功的高空無人駕駛照相偵察機,,并于1972年首飛。它是我國最早裝備部隊的無人機,,至今仍在為國效力,。
伴隨“長鷹夢”不斷傳承延續(xù),北航無人機圍繞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創(chuàng)造了中國無人機歷史上若干個“第一”,。進入21世紀,以向錦武為代表的北航無人機團隊接過衣缽,,自主創(chuàng)新,,經(jīng)過十多年艱苦努力,在國內(nèi)首次突破了大型長航時無人機系統(tǒng)系列關鍵技術,,建立了我國完全自主的無人機系統(tǒng)技術體系,。我軍目前航時最長、航程最遠,、戰(zhàn)技綜合指標最優(yōu)的無人機即出自北航無人機團隊之手,。
60多年過去了,“長鷹夢”迎來新騰飛,。
成功背后的奮斗與奉獻
三代人,,一甲子,北航無人機研制團隊就是在不畏艱險,、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奮斗攻堅、無私奉獻中走過來的。時代的發(fā)展,,對捍衛(wèi)國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無人機必須實現(xiàn)從中近程到遠程、長航時的跨越,。2000年,,這一歷史重任交到了新一代北航無人機團隊的手中。
大幅度提高無人機性能,,注定是一條充滿艱辛的荊棘路,,一開始就困難重重。無預研,、無樣機,、無參考資料是研制長航時無人機面臨的最大難題??傎|(zhì)量師郭宏說:“很多人都是學校里的老師,,沒有型號研制經(jīng)驗。2000年那會兒,,別說‘做’飛機了,,‘坐’飛機的次數(shù)都屈指可數(shù)?!北究苿偖厴I(yè)的張翠萍都沒見過無人機,,只能從零開始,摸索著做建模,。大家廢寢忘食地看書查資料,,一次次徹夜討論、一遍遍修改設計方案,。最終問世的無人機,,外形和最初設計稿有天壤之別,這是數(shù)不清的圖紙和數(shù)據(jù)堆出來的,。
為了實現(xiàn)無人機全疆域到達,,團隊開始研究提升“長鷹”系列的高原高空性能。2013年,,川西某高原機場,,低溫、低壓,、缺氧的環(huán)境下,,飛機發(fā)動機啟動很困難。團隊成員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點反復試驗,。從前在平原上三個人就能拖動的測試設備,副總設計師田波和四位同事累得氣喘吁吁也難以為繼。拼了兩個月,,終于研發(fā)出了全新動力控制模式的發(fā)動機,。“能即時發(fā)動,,承載能力不降低,,跟低海拔一樣了?!备笨傇O計師馬鐵林很自豪,。
“長鷹”高原型的另一大特色在于有源/無源全天候信息獲取,,通過搭配光電設備與雷達,,解決夜間或雨雪天氣無法成像的問題,也是一項首創(chuàng),。
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但無人機要飛起來,只能上跑道真操實練,。2002年,,團隊駐扎到河北省一個廢舊的營房,在附近某留守機場試飛,?!皸l件非常艱苦”,如今已是無人系統(tǒng)研究院院長的王養(yǎng)柱感慨萬千,。當?shù)氐乃畨A性很強,,衣服洗完發(fā)白,肥皂不出沫,,廢棄了快20年的營房沒有暖氣,,“冬天在屋里待不住”,睡覺戴帽子還凍得哆嗦,。但這些困難絲毫不能打消團隊攻堅克難的決心,。每天工作11小時,周末無休,,一些骨干一年里有300天奔波于外場,,“回北京反而成了出差”。
2013年,,團隊到了川西高原,,4000多米的海拔帶來了嚴重的高原反應。水燒不開,,飯做不熟,,晚上睡不著。國道318路況兇險,可大家每天要驅(qū)車幾十公里往返于駐地和機場之間,。長航時無人機一旦啟動,,兩天兩夜的時間里一直得有人盯著,數(shù)據(jù)下載又要花上和飛行一樣長的時間,。型號副總師丁文銳回憶,,那年川西高原9月就開始下雪?!皺C庫特別冷,,但是技術人員為了不耽誤第二天的工作進度,連夜分析數(shù)據(jù),?!?/p>
向錦武說,北航無人機團隊一路走來,,詮釋了“祖國的需要,,北航人的選擇”的內(nèi)涵。正是對國防與軍事現(xiàn)代化作出了大貢獻,,讓“長鷹”系列無人機再次得到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時至今日,在祖國各地,,在能提供極端氣候條件用以試驗的地方,,北航無人機團隊仍然駐守著、研究著,。每次型號勝利完成,,都意味著新的挑戰(zhàn)開始。
談到自己,,向錦武總是輕描淡寫,,但對團隊成員艱辛攻關的點點滴滴,他卻如數(shù)家珍:“我們會始終堅定創(chuàng)新自信,,不畏艱難,,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科技強國貢獻我們的力量,?!?/p>
責任編輯:王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