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縣南梁鎮(zhèn)一帶,每逢農(nóng)歷三月初八前后要舉行一次灤池古會,,會期5至10天,。
農(nóng)歷三月初八這天,,必用各村制作的彩幡到灤池旁以殯葬的形式祭祀喬澤神,。每年一小祭,十二年一大祭,,由十二村輪賽,。其中南梁、澗峽,、故城,、清流四村為行幡,其余各村為掛幡,。輪賽之時,,大幡一桿高八丈,上懸彩幡數(shù)層,,駕五頭大牛拉著,,百余人四面八方以繩扶行。小幡十二桿,,各高二丈,,一牛拉一桿。行進時有僧道兩門身披袈裟,,吹奏樂器前面引路,,后有人抬著油筵、彩筵,、全豬,、全羊、大食(棗果),、食榴(730個,,需白面2200余斤)等各種祭品,行至灤池,,人們用全豬,、全羊、棗果敬獻喬澤神,,獻畢將豬和棗果等全部倒入池中,,并把彩幡全部打碎,,故而有稱行幡為打幡。屆時還有獅子,、老虎,、高蹺、抬閣,、花鼓等民間藝術(shù)助興,。
如今灤池古會,其目的已不再是酹謝神恩,,而是“民俗搭臺,,經(jīng)貿(mào)唱戲”。據(jù)《臨汾非遺名錄》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