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生產是實現全年糧食增產、深化農業(yè)結構調整、實現農民增產增收的又一關鍵時期,。當前,“三秋”生產全面展開,,小麥播種在即,如何科學選用品種,、掌握適宜播期,、確定合理播量、播種深度以及如何進行秸稈細碎還田,、病蟲害防控,,如何科學施肥成為廣大農民朋友關注的熱點話題,。針對小麥播種的一系列問題,,日前,記者走訪了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站長雷震宇,請他為農民朋友播種小麥支招解疑,。
記者:眾所周知,良種是確保小麥高產穩(wěn)產的基礎,,結合實際,我市廣大農民朋友如何選擇優(yōu)種?
雷震宇:因地制宜選擇優(yōu)良品種,,是奪取高產的前提,。
針對我市小麥-玉米一年兩熟雙季高產光熱資源略顯不足和小麥生育后期易發(fā)生干熱風、高溫逼熟的特點,,應選用選用綜合抗逆性好的中早熟多穗型品種和抗旱品種,。合理布局,為穩(wěn)產高產奠定基礎,。
1.平川高水肥區(qū):以濟麥22,、堯麥16、金禾9123為主,,搭配種植魯原502,、石麥15、臨優(yōu)7287,、運麥494,、良星99、煙農21等品種,,積極示范臨航2018,、運麥288等品種;平川中水肥區(qū)以煙農19、濟麥20,、臨遠8號,、晉麥89為主,,搭配種植臨優(yōu)7287、晉麥83,、臨汾6208等品種,。
2.平川旱地以運旱20410、晉麥92,、運旱21-30,,晉麥87,臨旱536為主,,搭配種植中麥175,、運旱719、臨旱6號,、晉麥47等品種,,積極示范長8744、晉麥92號等品種;山區(qū)旱地以晉麥47,、晉麥57為主,。
記者:今年我市山區(qū)旱地、平川旱地,、水地回茬小麥播期如何掌握?
雷震宇:“晚播弱,,早播旺,適時播種麥苗壯”,。小麥晚播,,由于氣溫低,出苗遲,,冬前植株小,、分蘗少,根系生長發(fā)育差,,形不成壯苗,,麥苗抗寒力減弱;同時,由于冬前低位分蘗少,,分蘗成穗率低,,畝穗數少。晚播不好,,播種過早也不好,。因為播種過早麥苗在較高溫度條件下生長迅速,幼苗素質嫩弱,,不僅易受病蟲危害,,而且分蘗多,群體大,,容易形成旺苗,,俗話說“麥無二旺”,,冬前旺,那么春季勢必轉弱,。播種早有的在冬前拔節(jié),,越冬期很容易遭受凍害。山區(qū)旱地小麥適宜播期一般掌握在9月15日—25日;平川旱地小麥適宜播期為9月25日—10月1日;水地回茬小麥適宜播期為10月1日—15日,。地膜覆蓋麥田要比常規(guī)露地播種晚7天左右,,適宜在國慶節(jié)后播種。
記者:播量一直是小麥生產的一個老問題,,在一些麥區(qū)甚至是被反復討論仍未徹底解決的問題,。播量不合理,從小麥播種開始,,管理就處于被動局面,,農民朋友如何確定合理播量?
雷震宇:適播期內,一般畝播量控制在8公斤—10公斤,,水地回茬麥田播量要適當大點,。如果播期推遲,就要適當增加播量,,一般每晚播一天,,播量增加1斤。播種時要使用播種機播種,,要求播量精確,下種均勻,,深淺一致,,保證播種質量。
記者:小麥播種實現機械化,,播種深度問題不容忽視,,廣大農民朋友如何掌握播種深度?
雷震宇:小麥的播種深度對種子出苗及出苗后的生長都有重要影響。根據實驗研究和生產實踐,,在土壤墑情適宜的條件下期播種,,播種深度一般為3厘米-5厘米為宜。底墑充足,、地力較差和播種偏晚的地塊,,播種深度以3厘米左右為宜;墑情較差、地力較肥的地塊以4厘米-5厘米為宜,。大粒種子可稍深,,小粒種子可稍淺。
記者:隨著大馬力農機具的應用,,使得秸稈還田已成為一項深受農民歡迎的培肥地力持續(xù)增產技術,。秸稈還田質量直接影響到水地回茬小麥播種好壞,,秸稈細碎還田應注意什么?
雷震宇:要選用80馬力以上的機械,秸稈還田時,,應把秸稈切碎或粉碎,,長度不大于5厘米。秸稈長會影響到翻埋質量,,影響播種,、出苗。水地整地要達到“深,、細,、透、平,、實,、足”,防止“虛土層”太厚,,坷垃過多,,以免造成播種深淺不一,種子與土壤無法緊密接觸,,影響出苗,。
記者:小麥播種前后,如何防控病蟲害?
雷震宇:種子包衣或拌種可有效預防地下害蟲確保全苗和苗期病蟲害,。因此,,應選用包衣種子或播前拌種,應杜絕“白籽”下種,。對地下害蟲和土傳病害發(fā)生較重田塊,,應根據病蟲害發(fā)生情況進行拌種。一般根病發(fā)生較重田塊,,可選用2%戊唑醇(立克秀),,按種子量的0.1%-0.15%拌種,或20%三唑酮(粉銹寧)按種子量的0.15%拌種,。地下害蟲發(fā)生較重的地塊,,可選5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按種子量的0.2%—0.3%進行拌種,,拌種后堆悶晾干播種,。病、蟲混發(fā)地塊,,按未包衣種子50kg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50mL加20%三唑酮乳油50mL(或15%三唑酮粉劑75g)或2%戊唑醇濕拌劑75g復合拌種,,一般先拌殺蟲劑,堆悶4小時—6小時攤開晾干后,在臨播前再拌殺菌劑和生長劑,,隨拌隨播,,不可久置。
記者:小麥如何施肥才能確保小麥高產?
雷震宇:對于小麥種植,,想要保高產,,施肥很關鍵,有一句俗語叫做“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所以小麥種植施肥是高產的重中之重。
在這重點說一下回茬麥田,,秸稈還田后土壤碳氮比升高,,而秸稈腐熟需要適宜的碳氮比為25—30:1。采取重施底氮肥技術,,滿足了秸稈腐熟和苗期生長對氮肥的需求,,并配合平衡施肥技術,既可培育冬春壯苗,,又可快速培肥地力,。根據試驗研究,目前我市麥田肥力條件下,,旱地麥田畝施肥量為純氮10公斤,、五氧化二磷7公斤。水地麥田畝產600公斤及以上田塊需畝施純氮18公斤,、五氧化二磷9公斤,、氧化鉀6公斤;畝產500公斤—600公斤需畝施純氮16公斤、五氧化二磷7公斤—8公斤,、氧化鉀4公斤—5公斤;畝產400公斤—500公斤需畝施純氮14公斤,、五氧化二磷7公斤、氧化鉀4公斤;畝產400公斤以下需畝施純氮13公斤,、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鉀4公斤,。在此基礎上,,畝配施精制有機肥100公斤或充分腐熟有機肥1000公斤。氮肥施用上,,連續(xù)5年以上秸稈還田麥田采取70%底施+30%拔節(jié)期追施;否則采取一次性底施,,以避免苗期生物爭氮,造成苗黃,、苗弱,。
記者 劉靜 范韶華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