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人們總會受限于時間與精力,,萬里路不可能盡興而至,。在臨汾有這樣一位老人,四十年間收藏了3000余張全國各地名勝古跡的門票,,在他看來,,門票的方寸之地便可一覽祖國的山河風光,,而收藏的意義則遠不止于此,。
霍慶獻,家住臨紡生活區(qū),,初見他收藏的門票,,記者大吃一驚,厚厚的收藏夾中塞滿了各式各樣的門票,,而且都保存完好,,嶄新如初。
若按年代劃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門票最簡易,,上面只標有景點名稱與價格,價格一般在一毛錢左右,;到八九十年代,門票有了景點的簡介與相應配圖,,價格漲到了幾元錢,;2000年之后,門票制作精致,,很多圖片用電腦技術(shù)合成,,價格幾十甚至上百元。
按材質(zhì)劃分,,有紙質(zhì)版,、塑料版和磁卡版等。按地域劃分,,有北京的故宮,、頤和園、雍王府,、長城等,;陜西的秦兵馬俑、華清池,、大雁塔等,;河南嵩山少林寺、白馬寺等,;南方有杭州西湖,、雷峰塔、獅子林,、蘇州園林等,;還有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恒山,臨汾的壺口瀑布,、堯廟,、仙洞溝、小西天,、丁村文化遺址等等,。
霍慶獻說,當年剛參加工作,,被分配到太原實習,,每逢節(jié)假日,便與同事相 約到附近的名勝古跡或公園游覽,,不經(jīng)意間留存下不少門票,,之后回到臨汾工作,很少再有時間出去玩,,就特別懷念在太原的時光,,時不時拿出游覽過的門票看看,時間長了就萌生了收藏門票的想法,。
霍慶獻收藏的門票大部分都是別人給的,,親自去的不多,但他告訴記者,,每收藏一張門票就仿佛親歷景點一般,。
“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笔詹氐降拿恳粡堥T票,他都會研究門票上的圖片,,有壁畫,、書法、照片等等,,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同時會在書上或網(wǎng)上查找該景點介紹與講解,深挖其中文化內(nèi)涵,,感覺比親歷景點的游客收獲還多,。
單單幾張門票還看不出什么,當收集門票漸成規(guī)模時,,就有了特殊的意義,,如今霍慶獻時常翻閱自己的收藏,每次翻閱的感受都不盡相同,?!澳贻p時沒時間去旅游,,等退休了,身體又不允許,,但通過門票這個小窗口,,覽盡了祖國風光,認識了許多名人志士,?!被魬c獻補充道,門票隨時代變化而不斷變化,,本身就極具收藏價值,,同時小小的門票還包羅萬千內(nèi)容,它不僅象征我國旅游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而且見證了祖國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與變遷,。
記者李羿玫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