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厥讜r光年輪上的春夏秋冬,每個人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喜悅與痛苦交織、挑戰(zhàn)與困難并存,,奮進的路上,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努力與堅守,、人性與溫情,、大愛與奉獻,。
不忘來時路,不負今朝夢,。展望新的一年,,我們依然充滿了信心和希望,新的愿望,、新的目標、新的追求將激勵我們努力奔跑、勇往直前,。近日,記者聆聽了我市不同崗位,、不同年齡勞動者的心聲,,他們的“小目標”“新愿景”如同冬日里的一股暖流,浸潤和溫暖著每一個聽故事的人,。
產業(yè)日益壯大,、人居環(huán)境提升、文化生活豐富,、村民安居樂業(yè)……談及駐村6年的收獲,汾西縣水利局派駐對竹鎮(zhèn)北掌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蔡源龍喜上眉梢:“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群眾的認可和好評,,就是對我的最大獎勵!”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這是蔡源龍時常用來勉勵自己的一句話,。2015年駐村后,面對落后的村容村貌和村民靠天吃飯的現(xiàn)狀,,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現(xiàn)狀,,讓鄉(xiāng)親們的生活好起來。他每天吃住在村里,,走村入戶,,耐心傾聽村民的心聲和需求,,細心聆聽老黨員和村干部的意見,,一個多月時間,跑遍了家家戶戶,,摸清了底子,。
要拔窮根,先聚人心,。走訪中,,蔡源龍發(fā)現(xiàn)村民王志賢20多歲的兒子患有一級智力殘疾,,他多方奔走為他們辦理了低保戶和殘疾證,及時享受國家相關政策;得知養(yǎng)蜂戶賈文林的1400公斤蜂蜜滯銷,,他靠著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和抖音賬號,義務當起推銷員;了解到王建平帶著患有肺結核的妻子在太原住院后,,他專程赴太原慰問,,并幫助他們處理家中瑣事……誰家有困難,,他二話不說予以幫助,因此成了村民心中的“貼心人”,。
“不僅要做好領頭羊,更要當好排頭兵,,沖鋒在前,,真抓實干,。”為落實好各項扶貧政策,,帶領村民走出困境,蔡源龍確定了“大戶帶動,、貧困戶參與,、扶貧貼息貸款到位、扶貧效益到戶”的股份制模式;協(xié)調扶貧資金,,鼓勵村里開辦農機合作社,,啟動食用菌種植項目,,建造蘑菇大棚;積極協(xié)調縣水利局,修建野村橋,,方便村民出行;完善村衛(wèi)生所建設項目,,解決村民看病難題;協(xié)調光伏發(fā)電扶貧項目,讓集體經濟“破零”……樁樁件件實事上灑滿了蔡源龍的汗水,,也引出了群眾感動的淚水,,村委會墻壁上一面面耀眼的錦旗見證了這個“80”后小伙的為民情懷,。
兩千多個日日夜夜,蔡源龍一心扎進農村,,心系群眾冷暖,時時為群眾生產生活發(fā)展出謀劃策,。乘著鄉(xiāng)村振興的東風,,他腳步不停,推進垃圾不落地工程,,修建了村文化廣場、百姓舞臺,,成立了村鑼鼓隊、舞蹈隊,,積極發(fā)展康養(yǎng)文化旅游和紅色文化旅游產業(yè),,發(fā)起“好婆婆”“好兒媳”評選和“孝老敬親”活動,為共產黨員戶掛牌,,使北掌村煥發(fā)新活力,,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幫扶村悄然發(fā)生著令人驚喜的變化,而這一切,,凝聚著蔡源龍的心血和摯愛,。如今,,他的駐村幫扶工作仍在繼續(xù)。他動情地說:“村民就是我的家人,,村民的事兒就是我自己的事,,我要繼續(xù)堅守好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用心守護著這方土地和群眾,,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記者 閆璟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