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的五光十色讓人饞涎欲滴的美味余韻,,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再次撼動我們敏感的味蕾神經(jīng),,讓吃貨們在驚嘆美味的中國美食的同時感嘆我們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的確,很少有一部“紀錄片”能像《舌尖上的中國》這樣被眾人一邊“品嘗”,,一邊議論,,并心向往之,其實,,縱觀人類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吃貨的歷史。先人們?yōu)榱松?,深山狩獵,,淺海捕魚,田地耕作,,從生食到熟食,,加入調(diào)味,再到煎炒烹炸,,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沒有中國人能把飲食做得和“花兒”一樣,,并在吃中傳承著中國的文化。
儒家的孔子曾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肉不正不食,。孟子說,,食色性也。從饑餓到與饑餓的對抗,,中國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解決人吃飯的歷史。
歷代王朝,,統(tǒng)治中國的不二法寶,,就是解決人民的吃飯穿衣,,因為“民以食為天”,,只要百姓能吃飽飯,便可追求其他欲望的實現(xiàn),,而歷朝歷代,,百姓造反,大多因為到了實在沒有飯吃,,甚至餓死人的地步,。由此來看我們現(xiàn)在應(yīng)該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人們不論窮富,,起碼都能吃飽飯,。
中國人在歷史的進化中,,因地制宜,因材制宜,,自然界中的一切動物,、食物幾乎都可下肚,災(zāi)荒年月,,榆樹皮,、玉米芯、觀音土等等甚至都用來裹腹,。如今臨汾較受歡迎的小吃曲沃羊湯,,里面的主食是羊的下水。動物的內(nèi)臟,,人們以前是不吃的,,元朝時,蒙古人統(tǒng)治中原,,蒙古人只吃羊肉,,而把羊的頭腦下腳料等等廢棄,被當?shù)厝耸盎卣糁?,并配以相關(guān)調(diào)料煮成一道名食,。其實中國的許多名吃,都是饑餓時被逼出來的,,最為有名的當屬朱元璋落難時,,老嫗用洗鍋水剩菜葉煮出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了,其實就是剩豆腐,、蔬菜葉等廚房下腳料,。
與古時人們記憶中的饑餓相比,如今我們過多的是炫富,、是浪費,。央視報道現(xiàn)在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夠兩億人吃一年。學(xué)校食堂,、飯店比比皆見吃剩的飯菜整碟子整碗被倒掉,。浪費是對饑餓的反動,炫富是對貧困的不屑,。很多時候,,我們都提倡勤儉建國,勤儉持家,,從幼兒園起,,我們就詠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國的先人以勤儉為美德,這與富有無關(guān),,再富有,,也不能糟蹋浪費糧食,偉人甚至提出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再次提醒我們,食物不只是食物,,他是我們國人的記憶,,是我們童年的回憶,是我們故鄉(xiāng)的密碼,,是一種家鄉(xiāng)的味道,,是我們中華文化傳承的全部信息的數(shù)據(jù)接口,食物的味道和民俗,、禮儀,、性格、方言等一樣,,是我們骨子里的遺傳密碼,,他聯(lián)系著過去、今天和未來,。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再次提醒我們,善待自然,,珍惜財物,,不論富貴貧窮,我們都要量力而為,,任何時候,,都不要浪費糟蹋資源,當我們有權(quán)遠離自然享受美食時,,應(yīng)該感謝的是那些付出勞動和智慧的人們,。”同時借用該片執(zhí)行總編導(dǎo)任長箴的話說:我想說,,自然不是總有饋贈的,,自然有時候會收回它的饋贈,人們面對自然有時候是手足無措的,,很沮喪的。我不想說得欣欣向榮,,不想說得歌舞升平,,生活不是這樣的,。”(來祥生)
責(zé)任編輯:王偉
上一篇: 五一小長假豐富又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