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堯都區(qū)五一東路小學 王玉輝
手工課在小學美術(shù)教材中,,占的比例比較大,,它取材廣泛,制作方法多樣,,深受學生的喜愛。我們需要“引人入勝”的開頭,,以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學中我會根據(jù)不同年齡、不同課型,,采用不同的教法,。
(1)示范教學,。在手工課堂上,示范是教師傳授手工技能的必要手段,。在一,、二年級用的比較多,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像一年級的學生,他們不會識圖,,只有邊示范邊講解,,這樣會好一些。示范給學生看時,,我們要注意示范動作和示范過程清晰可見,,示范動作要慢,關(guān)鍵步驟和有難度的步驟可反復示范,,把握節(jié)奏,,確保每個學生都能跟上。
(2)合作互動法,。這種方法是我們最希望的方法,,就以五年級的《剪紙紋樣》為例,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稍大一些,,理解力和識圖能力都比較強,,我就采取“放羊式”教學,制定學習目標:以四人為一組,,制作剪紙紋樣,,從折—— —畫—— —剪,如果我們只是要學兩面紋樣那比較簡單,,如蝴蝶,,先對折再畫蝴蝶身體的一半,再剪,,學生都能做到,。那如果是三面、四面,、五面、六面呢?就會有一些難度,,在哪兒最難呢?在折紙這一塊,,我讓學生根據(jù)以往的識圖知識以小組的形式來研究,然后小組派代表來展示成果或是提出自己的困難,,大家共同解決,。最后學生在三面紋樣這兒出現(xiàn)了問題,,不知道三面紋樣該怎么折,這時我適時指導,,大家才恍然大悟,。
(3)逆向思維的方法。作為美術(shù)教師我們都比較喜歡在上課之前作一些范作,,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學生看見后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那我們往往會先什么后什么的講解示范,,我們習慣了把東西保存完整,,現(xiàn)在很多教師提出拆開來研究,這種逆向思維我也做了嘗試,,效果非常好,。把成品拆開來研究會怎么樣呢?抱著這個想法,在研究紙穿編這一課時,,我先分組,,給每組發(fā)一個紙穿編,讓學生先觀察,,要求他們將其拆開,,看一看它是怎樣做的?然后我讓他們來講怎么制作,這時學生發(fā)言非常地踴躍,,然后大家的意見比較統(tǒng)一時,,我們再打開課本看跟書上的步驟圖一樣不一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激發(fā)了,。
(4)欣賞教學法,。美術(shù)欣賞是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是讓我們具體把握美術(shù)作品,即對美術(shù)作品感受、認知的審美過程,。美術(shù)欣賞課猶如一把鑰匙,幫我們打開美術(shù)宮殿的大門,帶我們進入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比如上五年級上冊第三課《布藝溫馨》時教師提出問題:誰能給掛袋下一個定義呢?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jié):一個掛起來的袋子。教師提出,,掛袋還可以做成這樣,,用多媒體欣賞各種不同的手工掛袋圖片,開闊學生的視野,,打開學生的思路,。
責任編輯:楊洋
下一篇: 老師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