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完樊文彩老先生《我的回憶錄》,,掩卷沉思,,“厚重、鮮活,、珍貴”,,便相繼涌現(xiàn)在我的腦海。他的歷史覺悟,、歷史擔當,、存史的道德責任,;本色鮮活的亮麗人生,,浩然大氣的生命旋律;《我的回憶錄》的精神內(nèi)涵,、文化價值,,讓人感佩之至。
一
《我的回憶錄》,,是樊文彩老先生80年滄桑歲月的生活畫卷,,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文獻。他把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社會活動,、心路歷程、情感世界,,真實,、廣泛、集中,、突出地濃縮在一起,,把零星的生活碎片連綴成錦繡華章,把散落的思想珍珠串聯(lián)成閃光的項鏈,,給一個個細節(jié)注入了人性的光輝,,讓一件件大事小情映射出時代的印記。
中華民族是一個注重歷史,、尊重歷史的民族,,是一個不斷借鑒和運用歷史,傳承民族價值,,堅持民族道德,,積淀民族精神,創(chuàng)造民族文化的優(yōu)秀民族。歷史上四大文明古國,,之所以只有中國文明沒有斷裂,,并且一脈相承,生生不息,,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人的社會性,決定了每個人應(yīng)該既是社會歷史的親歷者,、參與者,,也是傳承者、評判者,。
同時也是自己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在浩瀚的歷史星空,不管是太陽月亮,,還是北斗六斗,,或者微星以致眨眼消失的流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星座,,自己的位置和作用,。
周國平說:人分兩種,一種人有往事,,另一種人沒有往事,。有往事的人愛生命,對時光流逝無比痛惜,,因而懷著一種特別的愛意,,把自己所經(jīng)歷的一切珍藏在心靈的谷倉里。只有珍惜往事的人才真正在生活,。沒有往事的人對時光流逝毫不在乎,,這種麻木使他輕慢萬物,凡經(jīng)歷的一切都如過眼煙云,,隨風飄散,,什么也留不下。他只是貌似在看,、在聽,、在生活罷了,實際上早已是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
樊老是一個有往事的靈魂豐滿充實的人,。他滿懷深情地關(guān)注一切,全身心地在看,,在聽,,在實踐,,用真正的生活打造和構(gòu)建自己生命的長度、寬度,、厚度及深度,。
他是一個生活的有心人。他以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悲憫情懷,,對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身邊的花鳥蟲草,、飛禽走獸,以及萬事萬物都充滿愛意,,都平等對待,,都銘刻在自己記憶的熒光屏上,讓其成為生命的組成部分,。因此,,他對近一個世紀生活軌跡的每一個節(jié)點都記憶得那么細致精準。無數(shù)次政治運動的標語口號發(fā)生發(fā)展始終結(jié)果,,每一個有關(guān)人員的出身年齡性格特點,,每一個崗位、每一項工作,,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吃喝穿戴收入花銷錢糧票證等,都一點一滴,、有整有零,、清晰無誤地記錄下來,仿佛事情就發(fā)生在當下,。
他是一個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他一生做官做人做事,內(nèi)有底線,,外有底氣,,心存正氣,身有浩氣,。所以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敢于以白紙黑字,著述立傳,,昭告世人,。敢于把自己放到一個公共手術(shù)臺上,當眾解剖自己,,讓大家品頭論足,,說三道四,。敢于把自己置于陽光下的舞臺上,公開透明地亮相展示,。自知才能自明,,自明才有自信。樊文彩老先生敢于接受嚴酷的靈魂拷問,,敢于袒露一生的順逆遭際,,蓋源于深知自己“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磊落修為,,坦蕩自信,。
他是一個敢于擔當之人。寫自傳涉及社會,、家庭,、同事、親朋,、事業(yè),、生活等諸多方面,對以階級斗爭為綱時代的歷次政治運動表述評價如何把握,;對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尤其與自己升遷榮辱密切相關(guān)的有些齟齬糾結(jié)的人和事如何著筆;如何使書中的真實與現(xiàn)實的真實無縫對接,,不致成為讓人笑談的兩面人,;如何把自己在社會角色、倫理角色,、家庭角色中的得與失,、成與敗,優(yōu)與劣,、強與弱,,恰當準確地記錄下來,使自傳做到“客觀,、真實,、完整”。
樊文彩老先生面對一個個難題,,以極大的歷史責任,、歷史覺悟、歷史擔當,,不虛飾,、不挾私,實事求是地審視自己,、審視他人,,客觀公正地如實記錄自己在歷次政治運動和社會變革中的行為表現(xiàn),,記錄自己在人生各個階段的所作所為,并以自己獨特的視覺,、獨特的話語,,直抒胸臆,發(fā)表看法,。
樊老的有心,、自信、擔當,,是一個立傳者必備的品格素養(yǎng),。有心才能珍藏記憶,貯備有豐富的歷史資料,;自信才能堅信自己的人格人品能力水平,,鼓起勇氣激發(fā)潛力;擔當才能喚起更強的責任意識,,堅定破釜沉舟的決心,,敢于觸摸敏感焦點,妥善處理各種棘手的矛盾和問題,。樊文彩老先生以他《我的回憶錄》對自己在這方面的品格素養(yǎng)做了最好的詮釋,。除此,樊老還用充滿地方特色的口語化語言,,準確鮮明恰當?shù)卣故玖俗詡鲬?yīng)具有的語言素養(yǎng),。
如果把歷史比作一棵大樹,國家的正史及地方史志,,是大樹的根和主干,,個人的自傳及口述史則是歷史大樹的毛細根須和枝葉。這對于歷史大樹的茁壯繁茂無疑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對于一些大的運動和變革,正史是宏觀的框架,,個人在歷史中的經(jīng)歷表現(xiàn)等則是微觀上的補充,,但卻是正史更能夠有血有肉,鮮活生動的重要元素,。樊文彩老先生以驚人的記憶,,在回憶錄中對汾西縣和自己老家變化對比的一組組數(shù)字,讀來讓人驚嘆,。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及人文素質(zhì)等方面的巨變,活生生亮鮮鮮地記錄在案,,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誰看了能不動容動情,能不亢奮激動,,能不更加堅定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歷史和現(xiàn)實的對接,,不正是歷史所能夠起到的傳承、見證,、引導的巨大作用,?所以我說樊文彩老先生的《我的自傳》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文獻,是一部對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生動教材,。
二
樊文彩老先生的人生經(jīng)歷,,引起我對生命質(zhì)量的深深思考。人的一生怎樣度過,,生命質(zhì)量才算上乘,?事業(yè)成功、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等固然是衡量的標志,。但我認為從生命的內(nèi)在本質(zhì)來講,生命的質(zhì)量高低應(yīng)該看這個生命是否有愛的呵護,、情的滋潤,,給人愛與被人愛;能不能不戴著鐐銬跳舞,,背著行李散步,,隨心所欲,率性而活,;能不能活在自己的興趣愛好天地,,樂此不疲,并有所成就,;能不能遵規(guī)循律,,張弛有度,方圓融通,,進退自如,;心靈是否充實愉快,生命是否能夠經(jīng)常保持鮮活,,經(jīng)常充滿青春活力,,經(jīng)常有想頭,、有盼頭、有勁頭,,有一股不竭的精,、氣、神,。
冰心說:“只有愉快里面才有青春,,才有活力,才覺得生命飽滿,,才覺得能擔負一切磨難,,才有前途,才有享受,。這種愉快不是生活的滿足,,而是生活的戰(zhàn)斗和進取?!敝車秸f:生活質(zhì)量的要素:一創(chuàng)造,;二享受;三體驗,。把生命全部耗費在學問,、名聲、權(quán)力或金錢的積蓄上,,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是享受生命。
樊文彩老先生供職時,,讓優(yōu)秀成為習慣,,所擔負的每一項工作和任務(wù),都是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用一流的標準要求自己。汾西縣的多少民生工程,,組織交辦的多少“老大難”,,他都圓圓滿滿完成得漂漂亮亮。汾西巨變的豐碑上,,浸透著他的智慧和汗水。但就這樣一個四十多年擔任汾西中層要職,,德高望重的老干部,,離休后能夠不為世俗的“臉面、情面,、場面”所束縛,,不為虛榮所困擾,,18個春夏秋冬,櫛風沐雨,,青春煥發(fā),,精神愉快,樂觀瀟灑,,認真刻苦,,一絲不茍,帶領(lǐng)廣大群眾在廣場在山莊在舞臺在T臺跳舞練拳,,文藝表演,,爭光載譽,屢獲殊榮,。
他在離休后的20年歲月里,,不因歷盡滄桑而使心變得空洞粗疏;不因看破紅塵而使目光變得恍惚飄散,;不因瞻前顧后追古思今,,而遺漏當下,忽視眼前,;他始終保持一份童心,、童真、童趣,,保持生活的好奇和熱愛,,保持人生的純粹和真實;他始終保持努力,、追求,、奮進的精神,關(guān)注現(xiàn)實,,與時俱進,,遵循內(nèi)心的召喚,活在自己的世界,,青春亮麗,,激情昂揚,豁達大度,,精彩自在,。80歲又開始向繪畫書法領(lǐng)域邁進,82歲寫出了十多萬字的《我的回憶錄》,。這樣的生命,,誰能說不是高質(zhì)量的生命,這樣本色鮮活亮麗的人生,不正是高質(zhì)量生命的綻放和體現(xiàn)嗎,?,。
三
遺子黃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jīng),。
樊文彩老先生《我的回憶錄》,,是一座珍藏著樊氏家族DNA密碼的基因庫。樊文彩一家兩兒五女,,加上孫甥輩大大小小四十多口,,兒女輩個個忠孝,孫甥們?nèi)巳松线M,。人丁興旺,,幸福美滿。今日之壯闊氣象的來龍去脈,,樊文彩從爺爺輩寫起,,交代得清清楚楚。三代長者的人品人格,,三代家傳的家道家風,,將會得到樊氏子孫后代的珍惜,并在他們的血脈中源遠流長,,家族的親和力,、凝聚力、后發(fā)力將會越來越強大,。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樊老以《我的回憶錄》給子孫后代贈送了三面鏡:即平面鏡,、顯微鏡、望遠鏡,。平面鏡正衣冠,,顯微鏡察細微,望遠鏡向遠看,。他以自己對歷史的還原,,讓后人從他的一言一行,從社會發(fā)展的跌宕起伏,,對照借鑒,,時常檢點,,從形象氣質(zhì)、思想品質(zhì),、到胸懷格局,一點一滴,、一樁一件,,都能清醒警惕,持正祛邪,,趨利避害,,沿著精神得以延續(xù)的生命線,茁壯成長,,健康發(fā)展,。
文章千古事,江山一戎衣,。
作為倫理關(guān)系,,有句俗話:一輩親,兩輩遠,,三輩過來賣過臉,。就是說,隨著輩分過代,,情分也會隨之變淡?,F(xiàn)實中,能夠清楚記得曾祖父的人恐怕是鳳毛麟角,。如果沒有自傳,、口述史、家史等一批文字記憶傳承,,家族先祖的一些好的傳統(tǒng),,或者一些值得規(guī)避的缺憾,很快就會遺忘失傳,。樊文彩老先生《我的回憶錄》盡融一生精彩,,演繹事業(yè)、情感,、為人處世的理念與追求,,將生命之輕之重,化為一本可供分享的精神讀物,,子孫后代可置于案頭書架隨時翻閱拜讀,,這樣遠去的時代將會永在眼前,先祖的形象將會永遠鮮活偉岸,,歷史上的閃光點將會永遠燦爛,。過去——現(xiàn)在——將來,將會被歷史的紐帶緊緊相連?!段业幕貞涗洝返木駜?nèi)涵,、文化價值,將會使后輩長久地熏陶濡染,,代代相傳,,直到永遠。薛全秀
版權(quán)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zhuǎn)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quán)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