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圣成今年雖已93歲高齡,,但他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說起早年參加革命,扎根,、建設山區(qū)的事來,,仍歷歷在目,,談興甚濃,,仿佛又回到風華正茂、激情燃燒的歲月,。
樊圣成是洪洞縣雙昌村人,,1937年于本村高小畢業(yè)后,就參加了賈題韜負責的學生隊,,學習時事和抗戰(zhàn),。第二年進入吉縣由共產黨員牛蔭冠負責的民族革命大學,學習以抗戰(zhàn)為主要內容的時事,、政治,、軍事等。1939年“晉西事變”后,,樊圣成一行5人在共產黨員郭定奇帶領下奔赴延安,,進入陜北公學,,開荒種地,,同時學習社會科學。1941年進入新文字干部學校,,學習拼音文字,。1942年到延安大學社會科學院,學習政治經濟學、唯物史觀,、大眾哲學等,。其后分配到晉綏根據(jù)地后方的興縣監(jiān)獄,擔任教育干事,。1947年調入蒲縣,,從任事務管理員,到任區(qū)長,、建設科科長,、農林局局長、再到任縣委宣傳部部長,、副書記,、縣長,縣委書記,,直到1975年調到浮山縣,。28年來,樊圣成像松樹一樣,,扎根蒲縣,。他心懷群眾、情系百姓的優(yōu)良作風深受人們稱贊,。
群眾的事 沒小事
樊圣成剛到蒲縣時,,閻錫山的二戰(zhàn)區(qū)還占領著縣城,他帶著武裝駐村,,負責管好一大片,。1948年,樊圣成擔任蒲縣二區(qū)區(qū)長,。就在這年正月初七,,編村的地方武裝包圍了鄧家山區(qū)部所在地。周圍群眾急忙跑來報告情況時,,槍聲已響,,他們急忙跳溝突圍。好在熟悉當?shù)厍闆r,,未造成損失,。縣委書記李繼德見到他們后急得直吼:“昨天就送信了,,咋不早撤?”后來才得知,,送信的同志中途被敵人殺害,他們沒有接到撤退命令,。樊圣成當年就是在這樣艱難危險的環(huán)境中開展工作的,。
1949年樊圣成擔任二區(qū)區(qū)長時,,有一次縣里要他們區(qū)里派兩頭騾子到臨汾去馱種子??墒?,全區(qū)連一頭騾子也沒有,只好派了八九個農民往回擔,。這個問題引起了他的注意,,缺少牲畜怎能發(fā)展生產呢?第二年,他擔任了縣農林局局長,,首先就抓牲畜配種工作,。他向全縣僅有的幾位配種行家張國祥等請教,同他們經常保持聯(lián)系,,并在化樂等地蹲點,,按季總結這方面的經驗。他特別關心這些行家們的家庭困難,,當?shù)弥獜埞泛①I不起馬料,,打算把種馬賣掉時,他一面自己掏腰包借給他20多元,,解決臨時困難;一面分析這一情況可能帶有普遍性,。于是召開全縣配種行家會議,根據(jù)成活率高低,,適當給予現(xiàn)金獎勵,,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促進了全縣牲畜配種工作,。經過幾年努力,,全縣牲畜繁殖達到1500多頭,大大促進了各項生產,。
群眾的事不管大或小,,在樊圣成看來,都是重要的事,,都要帶頭去落實,。剛成立農業(yè)社時,一次下鄉(xiāng)途經薛關村,,看到街頭小巷里到處都有散落的牛馬糞,。他脫下棉衣,獨自跑到社里的馬房院拿上鐵鍬,、掃帚,,出來把這些散落的牛馬糞掃成堆,用手推車,,一車一車送到村口的大糞堆上,。老社員常迎瑞看到后,,也立刻插手撿拾糞肥,,半天時間就拾下1000多公斤上好肥料,。其后,薛關及附近村莊的社員們,,都開始把村里和路上的糞肥收拾干凈,,使農家肥增加許多,保證了農業(yè)生產所用,。
群眾在哪兒 他在哪兒
樊圣成的工作方法很簡單:群眾在哪兒,,他就在哪兒。他常常和群眾在一起,,群眾在耕地,,他在地里;群眾打場,他就在場里,。他的手掌和群眾一樣有厚厚的老繭;他的肩膀,,和群眾一樣有硬硬的死肉。他就是群眾中的一員,。群眾每時每刻的情況,,他心里明鏡一般;全縣大小隊的干部,他都能直呼其名,。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發(fā)生了大面積旱災。樊圣成作為蒲縣縣委副書記,,在距離縣城70多里的喬家灣鄉(xiāng)東方紅農業(yè)社開展救災工作,。進村后,他看到社員大白天三三兩兩在悠閑地聊天,。大家都說,,地凍了,社里又沒有活干,,只好閑坐著,。他立即召集黨支部和社干部研究救災門路。經過大家積極提建議,、出主意,,尋找出刨藥材、燒木炭,、搞運輸以及割草積肥等十多種生產門路,。但社員們提出天寒地凍,不能上山,。樊圣成就親自上山,,看看究竟是什么情況,。他同供銷社副主任吳國民一起攜帶鋤頭、扁擔等工具,,冒著大風,,爬上蒲縣有名的泰山。當他們看到這里的柴胡,、蒼術等藥材很多時,,十分高興。再親手一刨,,地雖上凍,,僅是個硬皮兒,并沒有實冰,,還能刨,。他們把刨下的藥材擔上,又轉到東方紅社背后的山上,,看到這里有許多枯木荒林,,就砍伐了幾根硬柴,一起擔上,,回到社里,。社員們一看,哪是沒有門路,,是沒去找門路啊!于是大家組織起來,,每天有230多人到山上挖藥材,燒木炭,。僅個半月,,這兩項副業(yè)就收入了1萬多元。那時的1萬多元可是個不小的數(shù)目,。群眾的積極性空前提高,,為救災工作開辟了具體有效的途徑。
群眾有事 講求是
樊圣成在領導生產時,,從群眾利益出發(fā),,為群眾利益帶頭實踐。在當年開展的歷次運動中,,他也一如既往地從當時當?shù)氐膶嶋H出發(fā),,不枉不縱,只惟實,,不惟上,,更不去趕浪頭。
1953年,國家實行統(tǒng)購統(tǒng)銷,,有些地方出現(xiàn)了高指標,、高征購現(xiàn)象,群眾有意見,。蒲縣是個山區(qū)縣,,當時科學技術還比較落后,糧食產量還很低,。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落實統(tǒng)購統(tǒng)銷政策,,對作為縣委宣傳部部長的樊圣成,,的確是個嚴峻的考驗。樊圣成有個老主意,,遇到難題,,以群眾利益為重,對群眾負責,??僧敃r是由省級干部下鄉(xiāng)幫助開展統(tǒng)購統(tǒng)銷工作的。對此,,樊圣成向上級領導充分說明情況,,經過認真討論,上級領導采納了樊圣成的意見,,確定了“起碼點放低,,起止點交叉,高點85%”的方案,,就是不征過頭糧,,不搞一刀切,從實際出發(fā),,給群眾留足口糧和種子等生活和生產用糧,。這樣,雖然糧食收購略少了些,,卻受到群眾的擁護,,同時也受到領導的表揚。
樊圣成說:“謀事,,辦事,,成事,評事,,都要依靠群眾來做,。我自己就是群眾中的一分子,為群眾辦事,,是我的天職,?!边@是他一生的經驗總結。這些話,,很樸實,,也很深邃,需要我們好好理解,。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老干部這種心懷群眾、情系百姓的優(yōu)良作風更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通訊員 劉國柱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