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退休后為生我養(yǎng)我的洪洞景村寫一本書《留在記憶中的景村》,,可當我準備動筆時,,朋友建議我寫村志,,為村里的后人留一筆文化財富,。這句話深深地撼動了我的心,。從2004年起,,我便放棄了外出培訓的高收入,,潛心來收集景村的資料……”12月9日,,洪洞縣景村耄耋老人馮吉貴向記者展示了他親自書寫的,、已經(jīng)成稿的40余萬字文稿,他表示,,現(xiàn)在只待印刷了,。
馮吉貴是景村的“秀才”,他畢業(yè)于太原機械學院,,后被分配到湖南,,1978年調(diào)回臨汾“小鋼聯(lián)”——平陽鋼鐵廠,1993年在該廠退休。他憑借嫻熟的冶煉工程技術,,經(jīng)常往返于京,、津、唐,、晉等地,,指導鋼鐵冶煉工程建設。收入雖然不錯,,但心里總感到空落落的,。”戴著助聽器的馮吉貴向記者介紹道,,很多年輕人對自己村莊的歷史知之甚少,,為了讓后人更好地了解、記住歷史,,知曉村莊的變遷,,我便有了寫村志的念頭?!?/p>
2003年,,馮吉貴把自己想寫一本回憶村落變化的書的想法告訴了朋友,朋友建議他寫村志,。他當時就在想,,村志與他的意愿大同小異,而且內(nèi)容更加豐富,。于是,,2004年春節(jié)后,他就開始一邊收集資料,,一邊撰寫村志,。“我要寫村志的電視專題片在洪洞電視臺曾經(jīng)連續(xù)播放了一周,,這更加堅定我收集資料的信心,,到2006年村志就基本定稿了?!瘪T吉貴看著他的書稿感慨地說,。
多年來,馮吉貴翻山爬坡,、看墓碑、拍照片,,比年輕人還忙,。可是,不想書稿基本完成,,交付印刷的日期卻因種種原因,,沒了著落?!袄像T為了這件事一直在忙碌,,最近看上去老了很多。現(xiàn)在,,他整天想的就是要出一本像樣的村志,。”馮吉貴的妻子告訴記者,。
“村子里的文物古跡多,,僅廟宇就有12座?!瘪T吉貴手持一張壁畫照片介紹道,,這是1935年畫的一個廟宇舞臺圖,幸虧當年自己整理資料時拍了下來,,因為前兩年這張壁畫被盜了,。
臨別時,老人希望有識之士能幫助他將該村志出版,,以了卻他的一個愿望,。
記者 王隰斌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