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互相關愛,、彼此包容,他們攜手走過五十載;吹拉彈唱,、自編自演,,歌頌祖國繁榮富強;老驥伏櫪、發(fā)揮余熱,,參與社區(qū)公益……新年伊始,,在堯都區(qū)鐵路社區(qū)北門外小區(qū),記者感受一對古稀伉儷的“金婚密語”,。
多才多藝“夕陽”生活添滋味
1966年11月,,月老的一根紅線將蘇金良和國惠蘭緊緊拴在了一起,幸福的家庭生活由此開啟,。
“從1985年開始學習交誼舞,,32年來,,悠揚的旋律、動感的舞步就好比吃飯,、睡覺一樣,,已經(jīng)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闭f起自己的最愛,,75歲的蘇金良老人如是說。
年輕時,,作為原臨鐵分局的舞蹈明星,,蘇金良收獲了很多掌聲與贊譽。1996年,,退休后的他開啟了“晚年模式”,,戲曲,、舞蹈,、書法、太極劍……盡收囊中,。他將自己的舞臺搬到了廣場,、小區(qū),走到社區(qū)居民中間,,義務擔當舞蹈教練,,帶動大家一起舞動健康、舞出精彩,,舞出老年人的無限風采,。
“京劇、豫劇,、評劇還有上黨梆子,,雖說比不上專業(yè)演員,但只要興致一來,,咱都會來上一段,。結合當前的大事熱點,國家的惠民政策,,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把對偉大祖國的祝福大聲唱出來?!痹捯魟偮?,蘇金良立刻亮起了嗓子,“總書記為我們把航向,,懲治腐敗民心所向,,民族擁護世界贊揚,,中國夢旗幟高高飄揚?!?/p>
老有所為樂 為社區(qū)多出力
情灑社區(qū)大家園,,樂此不疲作貢獻。1993年,,國惠蘭退休后,,便積極投入社區(qū)工作,成為小區(qū)12號樓的樓長,。
調解鄰里矛盾,、登記居民信息、傳達社區(qū)動態(tài)……國惠蘭說,,雖然樓長算不上什么官銜,,但為了處理好72戶200余居民的大事小情,自己不敢有絲毫懈怠,。
“關心愛護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身為社區(qū)關工委輔導員,,每年寒暑假期,,我都會和其他老伙伴一同參與,面對面教孩子們學做一道家常菜,,開展書法講座和小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等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獲得鍛煉,不斷提升自己,?!碧K金良笑著說,多年來,,他和老伴國惠蘭將社區(qū)看作自己的第二個工作單位,,夫妻倆結為最佳搭檔,發(fā)揮各自特長,,多次參加社區(qū)組織的各類文藝活動,,用實際行動為社區(qū)文化建設事業(yè)貢獻力量。
看著興致極高的老伴,,國惠蘭也連忙接過了話茬:他的確很有才,,不過,我也沒閑著,,經(jīng)常和社區(qū)的姐妹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只要身體情況允許,每一次社區(qū)文藝演出哪能少得了我們呢,?!?/p>
相濡以沫 共度“金婚”伴一生
夫唱婦隨享恩愛,和諧家庭做表率,。在蘇金良的帶引下,,記者在其臥室內看到一組“特殊”的照片。
“去年11月是我們結婚50年的紀念日,,孩子們特意安排了一桌金婚宴席,,全家老少圍坐一起,將一束鮮艷的玫瑰花送到了我倆的手中,,一聲聲美好的祝福,,更是讓老伴熱淚盈眶?!被貞浧甬敃r的場景,,蘇金良不禁感慨萬分。
互相包容,、相互關愛,,少一分斤斤計較,多一分理解寬容……談到攜手走過五十載的風風雨雨,,74歲的國惠蘭立刻將視線定格在蘇金良的身上,,哪家夫妻不拌嘴,,兩口子吵架往往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就拿我來說,知道老頭子脾氣不好,,所以,,每次吵架時,我都會選擇退讓,,等他冷靜之后,,再溝通、談心,,最終讓他心甘情愿地向我道歉,。”蘇金良說,,近幾年,,由于身體有了點小狀況,老伴對自己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呵護有加,。用他自己的話說,幾點吃藥吃啥藥,洗衣做飯,,生活起居,,少了老伴真是不行。
“工作中,,孩子們踏實肯干,,表現(xiàn)突出;生活中,全家人其樂融融,,溫馨和睦,,擁有這樣的幸福生活,我們老兩口一定要養(yǎng)好身體,,活出精彩,,當好兒女們的后勤部長?!泵鎸π碌囊荒?,蘇金良和國惠蘭信心滿滿。說著,,蘇金良又忍不住唱了起來:老年人要穩(wěn)重,,沒事可別胡折騰;看好孫子和外孫,當好兒女的‘后勤兵’;養(yǎng)好身體度晚年,,再為社區(qū)作貢獻;老有所為‘心不慌’,,生活才有正能量……”
文/圖記者 成華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