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名青澀的師范生成長為省級學科帶頭人,二十余載光陰的踏實堅守中,,襄汾縣第一小學教師柴秀鴻懷揣著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信念,用真情和汗水在三尺講臺上快樂地耕耘著,詮釋著自己對教育事業(yè)和對學生們的執(zhí)著的愛,。
1991年畢業(yè)至今,柴秀鴻一直承擔著數(shù)學教學及班主任工作,。先學后教,,當堂反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再一同解決問題,,是她課堂的主旋律。首先新內容要做課前測,,也就是說上課之前就當堂內容對學生提前進行調查測試,,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反饋,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活動,,并提出相應的課堂教學策略;其次做到慢節(jié)奏,,數(shù)學是思考的文化,要給大腦一定的時間讓它運作,,特別是在新知的認識上,,采取恰當?shù)慕虒W策略放慢節(jié)奏,給學生建立知識的第一認知,,讓他們終生難忘;最后要做到課后測,,了解每個學生對新知的接受程度,及時補救,,力爭做到新知堂堂清,、人人清。
“嚴,、趣,、實”是柴秀鴻課堂的三大特點?!皣馈斌w現(xiàn)在對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上;“趣”體現(xiàn)在運用不同的方式為學生呈現(xiàn)學習內容,,把生冷的文字轉換為有活力的探究;“實”體現(xiàn)在落實所學知識能力的提高上。課堂上,,學生敢于爭辯,,敢于提出不同看法,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真實,、高效、和諧的課堂教學深受每個學生的喜愛,。多年來柴秀鴻所帶班級的數(shù)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她本人也連續(xù)多年在年度考核中得優(yōu)。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柴秀鴻始終以師德和愛心去感染學生,。在她看來,教書育人,,不僅僅是講臺上的眉飛色舞,,也不僅僅是修改作業(yè)的小心謹慎,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細致入微,。她先后在班里開展了“手拉手,,獻愛心”、“我是襄汾小衛(wèi)士”等多項社會實踐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她的細心呵護和諄諄教導下,,班級里充滿了愛心,、溫情。學生王凱被評為臨汾市“十佳少年”,,張軒被評為山西省“三好學生”,,趙一瑾、周欣怡,、張婷,、柴方圓等同學多次在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獲獎,她所帶的班級也多次被評為縣“優(yōu)秀班級”,。
課題研究是一線教師提升理論水平,、指導教學實踐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柴秀鴻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重點課題,,結合教學實踐,獲獎的論文,、課例達20余篇,。2009年,她撰寫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學設計發(fā)表于《中小學數(shù)學(小學版)》2010年第四期,。同年10月,,《按不同標準分類整理數(shù)據(jù)》案例研究發(fā)表于《山西素質教育研究》第七期,同時還被錄入《小學生數(shù)學能力培養(yǎng)課例研究第一學段》一書,。得益于這些數(shù)學課題研究,她先后被評為縣教學能手,、縣模范教師,、縣名師、省教學能手,、省學科帶頭人,。
擔任兼職教研員期間,,承擔培養(yǎng)青年教師任務的她對自己的教學經驗從不保留,每周堅持聽課,,評課,,和年輕教師一起反思課堂的得失,一起改進教學思路,。日常的“送教下鄉(xiāng)”活動中她更是不辭辛勞,,精心準備,盡心盡力幫助鄉(xiāng)村教師提高業(yè)務水平,。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她不斷地從各個渠道學習理論和文化知識來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我,。自費訂閱《中小學數(shù)學(小學版)》《小學數(shù)學教師》《小學數(shù)學教學》等教學刊物已有20年,,《新課程視野下的小學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經典案例》等教育書籍更是她的心頭大愛,。多年來她還多次參加省,、市、縣骨干教師的培訓,,一年年的知識累積,、一次次的學習培訓帶給她的不僅僅是先進的教學理念,更多的是為人師表的責任與擔當,。
一間間教室里,,空間不大,但三尺講臺上的柴秀鴻理想遠大,,用積極快樂的心態(tài),,陪伴孩子們快樂成長,收獲一路芬芳!(記者 段碧蓉 實習生 姚曉元)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