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到梁明老人,是在堯都區(qū)解放西路市委機關西苑小區(qū)內(nèi),,今年已近80歲高齡的他精神矍鑠,,臉上始終掛著慈祥的笑容。憶及崢嶸歲月,,老人顯得格外激動,。
一次機智的脫險
梁明出生在晉城周村鎮(zhèn)鋪上村的一個紅色家庭,父親是位老革命,,他從小就受到父親影響,,對革命充滿了向往?!澳鞘牵保梗矗茨晗募镜囊惶?,我在老家村口的河岸邊給牛割草時,碰上了一個日本鬼子,。他急著想過河,,可又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就拿著刀架在我脖子上威脅我下河試探,。鬼 子的舉動讓我很憤怒,,卻又無力反抗,便只好照做,?!币驗閷@一帶的水域了如指掌,14歲的梁明就跑到水位只有半人高的地方,,示意鬼子沒有危險,,可以通過。鬼子見狀,,扛著武器跟在他的身后下了河,。下河后,梁明把鬼子領到了水位較深的地方,趁不備,,一把將其推倒在水中,,并奪下他身上的洋刀,一溜煙兒地跑進了山中,。
聞訊趕來的日軍得知情況后,,朝著山上一通亂放槍。
1945年5月,,梁明加入到革命隊伍中,,在晉城縣委書記鄭思遠和縣農(nóng)會主席原魯身邊當警衛(wèi)員。
一封特別的回信
給時任晉城縣委書記的鄭思遠當警衛(wèi)員的那段日子,,對梁明老人日后的學習,、工作影響很大?!坝捎诋敃r人們整體文化程度低,,曾當過老師的鄭思遠書記每天都抽時間教同志們識字、看報,,很注重大家的學習,。”老人笑著說,,鄭思遠書記對同志們的學習要求極其嚴格,,每次大伙寫錯字或者把難寫的字寫錯時,他都會要求改正后再拿給他檢查,,直到真正學會為止,。每天布置新的學習任務,鄭書記都要求同志們自學完成,,大伙卻跑去請教曾當過老師的吳姓司務長,讓他將答案寫在黑板上,,大伙抄好后再交給鄭書記,。沒過多久,鄭書記就發(fā)現(xiàn) 了其中的貓膩兒,,批評了大家“假學習”的不良作風,,并買了一本《新華字典》,供大伙自主完成學習,。
鄭思遠書記把梁明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經(jīng)常把他叫到身邊,叮囑他用功學習,,以后有了文化眼界自然就會放得遠,。從那時起,這句話就深深地埋在了梁明的心中。
1949年,,鄭思遠書記被調(diào)到了福建泉州擔任地委書記一職,。此時,梁明也調(diào)到河津縣工作,,期間他給鄭書記寫了一封信告知思念之情,,不久便收到了回信。當他興奮地打開信封后,,驚得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回信竟然是自己寫給鄭書記的那一封,有所不同的是上面多了用紅筆批注出來的6處錯誤,,“發(fā)動群眾的‘發(fā)’寫成了‘法’,,‘中午’寫成了‘晌午’,鄭書記的標注是說用詞不大眾化………說起那6處錯誤,,老人至今印象深刻,,“老領導對青年人的耐心培養(yǎng),令人尊敬,?!毙轮袊闪⒑螅凳⒛甑牧好鲬{借自己在戰(zhàn)爭年代積累的知識和日后不斷學習所得,,先后在河津縣委宣傳部,、山西日報社、臨汾日報社,、中共臨汾地委宣傳部等單位(部門)擔任職務,。1991年離休后,他沒有停止“革命的腳步”,,在臨汾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擔任副主任,,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發(fā)揮著余熱。
來源:臨汾日晚報版
【責任編輯: 衛(wèi)淇】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