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有一位老人叫白方禮,老先生七十五歲左右回到家鄉(xiāng)去,,看到一些孩子沒有讀書,,那都是小學的年齡。他很吃驚,,因為他自己沒讀書,,覺得很苦,他不愿意看到孩子也跟他一樣的人生,。
老人雖然不識字,,但是存心都是很有道義的。結(jié)果他當天晚上回去睡不著覺,,輾轉(zhuǎn)反側(cè),,隔天醒過來,就把他一生積蓄的5000元錢拿出來,,對他的孩子講:我要把這5000塊錢統(tǒng)統(tǒng)捐給沒錢讀書的孩子們,,讓他們讀書?!焙⒆诱f:爸,,你瘋了,,那是你一生的積蓄,是老本,,你捐出去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辦?”道義之人沒有為自己,絕不為自己想,,而是時時為民族社會著想,,所以他說:你們不要管,這是我自己賺的錢,?!倍堰@5000塊錢捐給學校的時候,學校不敢收,,老人家,,你留著吧。我們拿了,,以后你怎么辦?”但是他非常堅持,,最后學校實在沒辦法再拒絕他。
他不只把一生所有的積蓄捐了,,而且從那一天開始,,他又重操舊業(yè)。他是踩三輪車的,,在火車站,、車站載客人。結(jié)果從那一天開始,,又踩了十多年的歲月,。總共接濟的學生,,小學,、中學不算,光大學生就有300多人,。他踩的公里數(shù)可以繞赤道十八圈,,由此我們就知道他踩了多遠的距離。一天可能只賺個三五十塊錢,,他都把它積攢下來,,然后去救濟沒有錢讀書的孩子。甚至于不知道有多少時間,,他的午餐,、晚餐統(tǒng)統(tǒng)是在車上吃完,一個饅頭,再喝點白開水就過去了,。而且他在火車站還幫人家看車子,,工作所在的那個房子非常簡陋,而北方的天氣,,冬天有時候都降到零下,。
我們都想,這么大年紀的老人,,在那樣的氣溫下,,這么多年,,他是怎么過來的?真的,,圣賢人說的,浩然之氣,,無私的心,,都是一心為社會的道義之心,這樣嚴寒他都不畏懼,。 蔡禮旭 主講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