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愛汾水,,深愛鄉(xiāng)茶,我的心與詢公對個話,。
哪坡莊稼最壯實,哪種瓜果甜掉牙?你閉著眼睛也能說個七七八八,。
丁陶為你點贊,,心系鄉(xiāng)親的孜孜年華。
2015年2月4日剛剛“打春”,,平陽學長陳占山君電傳喜訊,,仇克詢先生的楹聯(lián)大作《冰心寄情》結集三卷與讀者見面了。這真是可賀可慶盛事!詢公曾與我萍水相逢,,有著頷首致意之誼,,薄有文名的教書人榮獲先睹為快之幸運。手捧三本書,,內心大震撼,,語涌話擠,想與詢公道個痛快,,我由衷地要為詢公點個贊,。
詢公與家兄同庚,年近八秩,,精神矍鑠,神態(tài)軒輊,。我心一喜:詢公之身康體健,真乃舉家之福,,鄉(xiāng)親鄰友之福,。
我曾聞詢公經歷之坎坷,意志之堅毅;又知詢公與家鄉(xiāng)父老親鄰情濃于水,,與同志同仁義重如山,,心底頗存敬意。
大學肄業(yè)的詢公上世紀50年代就參加了工作,,曾在晉南團地委,、運城地區(qū)工會,、臨汾地區(qū)地震局、山西省地震臺,、臨汾地區(qū)經協(xié)委,、臨汾地區(qū)勞動局工作,縣級干部,、高級工程師,,仕途多舛心志堅,一線交班而不休,,一直忙碌社會,、群團領導工作,擔任過臨汾市關工委副主任,、臨汾市老年書畫學會副會長,、臨汾市堯襄根祖文化研究會會長等職。社會各界有16字贊語評價詢公:沉穩(wěn)持重,,睿智干練,,至誠厚道,德高望重,。在故鄉(xiāng)丁陶、在河東張槐趙曲一帶,,詢公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鄉(xiāng)親們聞其名就會豎起大拇指,還會給你講起詢公報恩桑梓、熱愛鄉(xiāng)親的故事,。在這位縣級干部不足15平方米的客廳正中,,掛有一方劉恪山題寫的“有容乃大”壽匾,廳北端懸一方“無欲則剛”壽匾,,是省,、市、縣,、區(qū)黨政群團人士在詢公70壽誕所賀贈,,行書遒勁,熠熠生輝,?!坝小薄盁o”兩匾如兩面整容之鏡,貼切,、精當?shù)鼗赜沉嗽児雮€多世紀以來工作的軌跡,、前行的身影,以匾為鏡,,睹匾生情,,我不禁欽仰肅然,。
放在我面前的一套三卷集子,是詢公為紀念堯襄根祖文化研究會創(chuàng)立20周年主撰的系列叢書之三―― ―《仇克詢楹聯(lián)作品選》,,即《冰心寄情》,。冰心者,冰清玉潔之心也,,像水晶,,似璞玉,極純粹,,極晶瑩,,這顆赤誠之心,這腔熾熱之情,,他完完全全地捧給了黨和人民,、同仁鄉(xiāng)親,由是,,這部書就成為這位老布爾獻給黨和人民的一份珍貴答卷,。捧著她,頓覺情義如山,、熱流如電,。這部楹聯(lián)選集浩浩1100千字,洋洋萬余副,,計有2000多人為詢公所謳歌,、所懷念、所點贊,。家族篇,、親戚篇,追古懷遠意綿綿;鄰里篇,、師生篇,,殷殷摯情倍思源;同事篇,筆追流云寫大愛;友人篇,,唇齒相依紅線穿;祝賀篇,,辭切切千金難買!不易哪,詢公吐哺直抒大愛;不易哪,,冰心寄情赤子情懷!這是一部鴻篇巨制,,詢公十年磨一劍,這位楹聯(lián)藝術大師就在我眼前,。我對楹聯(lián)研究不深,,作文時興之所至也寫過不少貌似對仗句子,只覺順口達意讀著朗朗便自裹足,而今拜讀《冰心寄情》,,很愿意寫點讀后隨筆之類文字,,但深懷班門弄斧之疚。反轉再思,,友人之薦,、著者之望,容不得半點懈怠;再者不投班門,,何以習斧?以詢公精神讀詢公,,憑磨劍意志寫《寄情》,于己還是一種莫大的鞭策啊,。
《冰心寄情》家族篇中有不少聯(lián)語是為早已故去的先人,、前人而寫的,其中就寫有仇氏家族在張槐村的始祖仇鳴揚,,這位生于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之子民,,距今已有370年歷史,詢公思念先祖經商務農,、跨省遷徙,,由豫而晉,分支甘肅,,顛沛流離,,禁不住情注筆端4副聯(lián)語噴涌而出。其一聯(lián)云:張槐仇氏,,奉鳴楊始祖,,歲歲后人常祭祀;村外南坡,有先輩墓碑,,年年俎豆壯佳城。這是飲水思源,。第三聯(lián)云:全心憑儉樸,,勤勞立業(yè),一代芳名榮梓里;終世靠耕讀,,忠孝傳家,,千秋成績展人間。此乃追古思遠,。詢公剖肝瀝膽,,傳承、光大家族正能量之耿耿情懷昭地鑒天,。
在《冰心寄情》三卷中,,為家鄉(xiāng)親人、同志同事,寫的婚聯(lián),、賀聯(lián),、挽聯(lián)、地名地貌聯(lián),、能工巧匠聯(lián)等類聯(lián)語占有一定篇幅,。這些聯(lián)語從實際出發(fā),以實際需要為標準,,突出孝老愛親,、勤儉持家、鄰里和諧,、同事相重,、致富創(chuàng)業(yè),對村風民風,、弘揚和諧社會建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形成具有特定教育意義的楹聯(lián)文化。家鄉(xiāng)鄰友,、親戚家有紅白大事,,詢公必定撰好聯(lián)語親臨送達,不分遠近,、不論貧富,、不論干群,尤其是鰥寡孤獨,,甚或弱勢群體者辭世,,詢公哀而悼之,一定奉上挽聯(lián),、納上奠禮,,以示慰藉。這在張槐村和他工作過的單位同仁中有口皆碑,,十年挽聯(lián)寫千人,,悼之于言念于心,一個“情”字了得!令人感動的還有詢公為自己的老師撰寫的那些挽聯(lián),。上世紀50年代初期,,詢公曾在襄汾趙曲中學、臨汾一中修完中學學業(yè)考進山西大學,。對于面提耳命的業(yè)師,,無論家居天南海北,無論直接或是間接,,只要知道了自己的恩師謝世,,他都會想方設法了解每位恩師的生平簡歷,,緬懷老師們教書育人的業(yè)績,寫出既有共性,,更極具個性的數(shù)副挽聯(lián)以彰其德,、以勵后學,以示悼念,。當年為詢公師者,,不少亦是我的老師,如卷中所題及的趙子徽,、霍壽福,、郭效甫、吳道江等一輩先師曾為我傳道,、授業(yè),、解惑。像英年早逝的趙治邦就是我的班主任兼數(shù)學老師,。趙先生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那張古銅色的大臉盤再熟悉不過了,。
先師早年山西大學數(shù)學系畢業(yè),分配到襄汾縣趙曲中學任教,,因病于1978年去世,,享年僅48歲。詢公為英年早逝的趙先生撰聯(lián)6副,。其一云:風華正茂,,教苑正需,五秩襄汾留永恨;慘霧滿天,,愁云滿臉,,千家學子放悲聲。哀情切切,,催人淚下;又一聯(lián)云:蒼天何太急,,奇業(yè)未傳,降帳空留書本在;悲汝豈能去,,學生以至,趙門又見雪花飛,。悲慟綿綿,,呼地嗆天。第六聯(lián)這樣寫道:從教二十年,,師同蠟炬,,增添世上星星火;為國一輩子,爾似春蠶,獻給人間縷縷絲,。悼念情殷殷,,天地君親師。品讀這六副聯(lián)語,,字字瀝血聲聲淚,,聲聲淚蘸字字情!恍忽間,趙先生清晨與我們出操,,午間為我們授課,,晚休輕手輕腳查鋪的情景一一回映在我的眼前。趙治邦先生是當年趙中教工中為數(shù)不多的一位共產黨員,,他處處為我們引路子,、作表率,一腔熱血,、一身正氣,,今日思之淚沾衣襟……嗚呼痛哉!先師們英靈有知,一定相約萬里長空喜為忠魂舞,,先師們一定會瑤池互通信息,,欣聞社會大進步,教育大改革,,撫今追昔,,情懷壯烈,不期然珠淚滂沱,,化作傾盆甘霖滋潤正道人間,。
詩人翟耀文說詢公楹聯(lián)“點點滴滴全是情”。為了這個“情”,,詢公撰聯(lián)可謂嘔心瀝血精琢細磨,,一字一句狀若賈島推敲。文學大家馬雅可夫斯基有句精辟箴言,,他說:“你想把一個字安排得停當,,就需要幾千噸語言的礦藏?!倍砹_斯是個一絲不茍的民族,,俄羅斯文學家及其流傳于世的作品,充分驗證了馬氏理論放之四海而皆準,,首先在文化積淀深厚的堯都大地,,《冰心寄情》做到了,詢公做到了,,我為之擊節(jié),、為之點贊!老有所為,,大有可為,胸中一團火,,肩頭一副擔,,責任使然,忠誠使然,,為了那泰山壓頂不彎腰的理想與信念……“愿太陽發(fā)出永恒的光和熱,,愿人間充滿永恒的安慰和溫暖?!边@是莎士比亞對人世間真善美的渴求與呼喚;《冰心寄情》捧著一顆心來,,搭起了崇真、向善,、唯美的平臺,。詢公身體力行,在主編了《張槐村志》,、撰寫了《仇氏家譜》之后,,現(xiàn)今厚重的一套三本楹聯(lián)面世,還有論文集及回憶錄將源源不斷同讀者見面,。筆耕不輟譽滿桑梓,,老驥伏櫪孜孜?L?L,詢公向著更高境界前行,。
作者:李關良
責任編輯: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