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應(yīng)知味
白俊華
明代詩人于謙有一首《觀書》詩,,寫盡了讀書之情調(diào)。詩云:“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diǎn)塵,?;钏戳麟S處滿,東風(fēng)花柳逐時(shí)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p>
這首詩,,盛贊書之好處,極寫讀書之趣,。頭兩句,,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次兩句,,寫盡了如饑似渴的讀書情態(tài),。然后,說明勤讀書的好處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接下來,,又說堅(jiān)持讀書就像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永遠(yuǎn)清澈如初;就像東風(fēng)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令人心曠神怡。最后,,彰顯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真可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可見,,讀書,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情!
其實(shí),,讀書純屬個(gè)人愛好,,讀與不讀,本無可厚非,。但仔細(xì)觀察和揣摩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那些喜歡讀書而且深諳其道的人,精神上大多都很富足;而不愛讀書的人,,思想上大多都很空虛,。因由何在?我想,這與一些人不諳讀書之妙有關(guān),。
雨果說:“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讀書,,可以讓思想豐韻起來,,可以讓靈魂富足起來。正如伏爾泰所言:“讀書使人心明眼亮,?!蔽魅_更是形象地比喻:“沒有書籍的屋子,就像沒有靈魂的軀體,?!弊阋姇畬Ω脑焖枷牒挽`魂的作用。
書籍是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在讀書問題上,,不在于讀了多少,而在于書的品質(zhì)與所引起的思索程度,。就是說,,讀書,一定要讀出味道來,。否則,,即使讀的書再多,也是“匆匆過客”,,在記憶深處留不下半點(diǎn)影子,,更談不上豐韻自己、提高自己,。
宋代詩人陸九淵對此有著更深的體悟,。他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quán)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碧拼娙隧n愈也說:“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甲阋巡粚W(xué),,既學(xué)患不行,。”如果讀來讀去而不知其義,,更不能把書中的真知付諸實(shí)踐,,這樣的書,不讀也罷,。
“少小多才學(xué),,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達(dá)此境界,,唯有深諳書之精髓,。只有把書中的要義吸收為自身的營養(yǎng),才能真正達(dá)到讀書的目的,。
“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植諸空山中,,日來而月往,。露葉既暢茂,煙打漸蒼莽,?!弊x書,增智,,是一個(gè)日積月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下長工夫,、苦工夫,、細(xì)工夫。而工夫的內(nèi)質(zhì),,是把書懂,、讀熟、讀透,,半生不熟,,抑或根本不熟,就像農(nóng)民種莊稼,,只曉得把種子埋到地里,卻不諳侍弄一樣,,這樣的田地,,怎么能收獲飽滿的糧食?!腹有詩書氣自華,。氣,來自何處?來自書中之“味”!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把這個(gè)道理搞清楚,于今后的讀書生涯,,益必大焉!
責(zé)任編輯: 吉政